赵松:虽已离去百年,但卡夫卡依然年轻
2024-08-26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卡夫卡永远年轻,尽管他已离开人间100年。”这是今天作客行知读书会的著名作家、评论家赵松对卡夫卡的一个基本判断。今年是卡夫卡逝世100周年,文学界也将视线瞄准了这位英年早逝却才华横溢的文学巨匠。

1924年卡夫卡在41岁时去世,但他为什么至今依然年轻?赵松的看法是,一方面,他在生活中留给人的印象始终是对世界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在灵魂上永远年轻的人。另一方面,即便去世了百年,卡夫卡的作品仍然不断有新的版本、新的译本问世。他的作品深刻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作家、哲学家和评论家。

但在赵松看来,这100年,也是卡夫卡被不断误读的100年。他对读者说,阅读卡夫卡应先尽量避免阅读评论与传记,尤其要警惕“卡夫卡是一个自传色彩很强的作家”“卡夫卡几乎每部作品都在表现他自己的内心世界”之类的对于卡夫卡的刻板印象,应当不带任何成见地去阅读卡夫卡的作品,通过作品理解这位“诗人思想家”对现代世界的深刻认识和非凡的文学创造。

卡夫卡是一个去世后才不断“被发现”的伟大作家。赵松介绍说,卡夫卡生前只发表、出版过不多的作品,且都是短篇。离世后,他最有名的三部长篇《城堡》《审判》《失踪的人》及其他作品多经由好友马克斯·布洛德陆续整理出版,这才轰动了整个世界。“卡夫卡的写作,从一开始便背离传统。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卡夫卡的作品中,始终关注对人的深层次的认知。他对个体真实的理解与对人之存在的探寻为20世纪的写作开启了新的视角,给现当代文学带来了巨大的启发。”

赵松说,正因其创新和对现代小说走向的重要影响,卡夫卡才成为世界公认的现代主义文学大师,在某种程度上他的影响力甚至已经超越了乔伊斯和普鲁斯特。即使是在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也能从卡夫卡的作品中不断获得新的启发,去重新认识世界、他人与自我。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