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学前,200多位上海中小学科学教师先做“职业提升”
青年报·青春上海 记者 刘晶晶
新学期开学前,来自上海的210余位中学科学教师,先提前做了次“职业提升”。在由上海科技馆举办的2024上海市中小学科学教师科创教育能力提升专项培训中,他们与专家们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青少年科创教育。
从8月27日到29日,为期3天的培训中,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分享“为创新而学”。他提出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培养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要从加强动手实践、培养探究精神、锻炼思辨能力等角度引导科学教育朝着向“创新而学”转向。徐汇中学校长、上海市特级校长曾宪一以徐汇中学为例,向大家详细阐述了科创素养培育的2+X课程体系构建及其深入实施情况。中国福利会少年宫科技教育部主任周建中则以“科学教育的重塑、发展 、实践”为题,深入探讨了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科学教育的创新与实践,强调科学教育在塑造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方面的关键作用。
“这次培训也是在响应国家号召,科学场馆作为校外机构,其实给科学教育提供了很多实验场所,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的培训,让我们的老师也知道到底科普场馆哪些资源是可以利用,更好地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上海科技馆科学传播中心副主任宋娴表示,培训的内容既有前沿理念,也有偏实操性的项目化学习,还有科创特色学校的经验分享。
听了上海天文馆展教中心网络科普部部长施韡、上海自然博物馆展教中心网络科普部部长刘哲、上海自然博物馆展教中心教育研发部副部长朱莹分享的场馆教育案例,从天文公民科学到博物馆的“参与式学习”,再到打造博物馆“第二课堂”等,上海中学东校科技总辅导员祝晨感到深受启发。
她告诉记者,自己通过这次培训更加深刻认识到了科技老师对于学生科创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及迫切性,也对今后学校的科创活动组织、科创课程建设有了新的思路。“一个是了解到了我们博物馆有非常多的资源,接下来开学之后最先面临的就是秋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很多学生实践就可以走出课堂,到科技场馆中来体验。”祝晨表示,随着课程的改革,科技教育也要从原先的教学生技术转变成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尤其是人工智能等一些新的信息科技技术的发展,在教学中也要增加更多跨学科学习。“我们学校也开设了无人机课程,还有宇宙前沿等科创课程,希望今后也能请到更多的专家来学校给同学们上课。”
据介绍,本次培训由上海市教委、上海市科委指导,上海科技馆、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主办,浦东新区教育局、科创校长空间站组委会承办,旨在培育一批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科学教育“种子”教师,通过专家报告、场馆参观、学校调研等多种活动形式,以理论联系实际,提升科学教师综合运用各类资源加强教学转化能力,以此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上海市中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4年暑期,上海科技馆已成功举办由教育部、中科协指导的“馆校合作中小学教师科学教育实践能力提升培训”与由上海市教委指导的“上海市中小学科学教师科创教育能力提升”培训,共计培训中小学科学教师300余人,有效提升了中小学科学教师场馆资源的使用和教学转化能力。未来,上海科技馆将继续承担好“社会大课堂”的教育使命,联动全社会优质科学教育资源进课堂进校园进家庭,也鼓励更多科学教师和青少年走进科普场馆,共同助力科学创新孵化,推动科学教育的发展。宋娴介绍说,今年在市教委和市科委的支持下,上海科技馆会有两个重要项目,一个是推动优质科普资源进校园,包括科学课程、产品资源以及科学家进校园活动等。第二个就是“科创校长空间站”活动,链接更多中小学校、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把更多的优质科学资源带给学校。
青年报·青春上海 记者 刘晶晶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