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去DNC!在数字时代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图(除署名外)
8月31日,上海漕泾数字游民国际村(DNC)正式开村了,第一批12位数字游民将开启15天体验,在数字时代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
国际村位于金山区漕泾郊野公园内,所在地水库村水域面积达40%,岛屿星罗棋布,工作之余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自在,用数字技术打破地域界限,体验边学习、边工作、边交友、边创业、边旅游、边旅居的理想生活。
◇ 飞屋、漂流船,数字游民配特色工位 ◇
互联时代,不少青年选择告别传统工位,来到青山绿水、广阔乡间,远程工作或寻找新的创业机会。他们成了数字游民,追求自由、灵活和自主生活方式。
上海漕泾数字游民国际村(DNC)以青年发展型城市试点为契机,以青年友好型国际社区为目标,打造中国首个全域全场景数字游民生活示范区,全球数字游民交往的重要枢纽站。
DNC(“到农村”),其中DN代表Digital Nomad(数字游民),C有四层含义,首先代表“China”(中国),彰显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和作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窗口的角色;“Caojing”(漕泾)、“Cool”(水库),表明了地理位置与地域特色,强调与地方文化的紧密联系;“Country”(乡村)体现了数字游民们来到乡村。
目前,国际村的首期工程建设已顺利完成,为数字游民们提供从住宿、餐饮到健身、娱乐的全方位生活配套服务。有乡村联排别墅民居、“在水一方”综合体等民宿酒店,提供统一物业的标准化服务;有鱼䲆鱻生态餐厅、在水一方水飨宴餐厅、为老服务中心以及正在规划中的食遇小四缘,提供多样的小吃和餐食选择。
受访者/图
数字游民会客厅提供约50个办公位,村里还散落着充满绿意与创意的十大最美工位,如长堰路的林下工位、草坪上的飞屋工位、尚品书院的荷塘工位、水库中心河的漂流船工位等。游民们可以在其中办公、学习、社交,还有划船、森林骑行、露营烧烤等娱乐活动。
漕泾镇还联合中国电信加强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国际村范围内网络全覆盖,为数字游民提供一流优质的网络交互体验。接下来还将持续打造完善空间设施,满足游民对于体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策划并举办活动,深化社区凝聚力,持续建立和巩固数字游民国际村的品牌形象。
◇ 首批数字游民体验15天理想生活 ◇
自上海漕泾数字游民国际村在全网络平台发布内测招募信息以来,收到超过200份入驻申请。首批12位数字游民正式入村后将开启为期15天的共居共创理想生活。数字游民们在国际村完成自己本职的工作内容之外,还将体验丰富的社区活动,包括最美骑行路线一起乡村walk、数字游民共创分享、地方人文之旅探索、社区反馈与建议等活动。数字游民们将深入社区为老服务中心进行观察,与老人、工作者交流,让老年人感受到“老有所用”的价值意义。数字游民通过内测活动,体验独特的社区魅力,共同探讨如何实现来人和青年人的双向奔赴,为乡村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新数字游民”黄莹莹对即将展开的生活充满期待,她打算体验全国各地的数字游民社区,梳理以往生活,给自己充电,她也期待在数字游民社区中遇见来自各行各业背景的小伙伴们,“可以近距离跟他们直接交流对话,高效且低成本地了解自己所想去尝试的职业真实的工作和生活状态。”
来自英国的数字游民Nick是新加坡web3公司远程工作的工程师,因为父母每隔几年就会搬到不同城市工作,他从小就是一个游民,在美国、英国和中国都生活过,整个学习和职业生涯中都保持着游民的生活方式,所以成为数字游民对他来说感觉很自然。
“这里的环境很美,水域和居民的空间非常干净整洁,给工作带来很多的创作灵感。”数字游民唐宇说道。
“乡村全面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环。”现场,漕泾镇党委书记王咏梅代表上海漕泾数字游民国际村向全球数字游民发出邀请,漕泾镇作为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乡村后花园和水上会客厅,将立足“两山”成果转化,利用金山、漕泾的资源优势,以青年发展型城市试点为契机,以青年友好型国际社区为目标,打造具有“乡村形、都市芯、文化魂、国际范”的中国首个全域全场景数字游民生活示范区、全球数字游民的重要枢纽,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图(除署名外)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