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学位优资源,新学年新举措
江宁学校学生足球比赛。本版均为受访者供图
延安初级中学机器人课程。
今天,上海约225万名中小学生和幼儿迎来开学第一天。新学年,上海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的“施工图”进一步明晰。记者从市教委获悉,本市近日已出台《新时代本市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聚焦义务教育强校提质行动、普通高中内涵建设行动、素质教育深化行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等八项重点任务,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基本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功能定位和“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空间新格局的中小学幼儿园学位供给调控机制,优质教育资源扩充机制更加健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学得好”的美好愿望。
青年报记者 刘春霞
资源布局更趋优化,优质学位持续增加
2024学年,全市共新开中小学校58所(含新增学段),其中小学12所、初中14所、普通高中8所、完中2所、一贯制学校22所。全市一年级、六年级、高一年级新增学位分别为7000多个、10000多个和4800多个,增量主要集中在“五个新城”等人口导入区域。
在增加学位供给的同时,本市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在校舍建设、设施设备配置、信息化环境建设、教师队伍配置、生均经费拨款等五个方面标准的达成,切实改善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努力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
金海小学是一所位于奉贤新城的公办小学,与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奉贤实验小学一体化办学,充分用好上海外国语大学、格致奉贤教育联盟的优质资源,在“敦品力行”校训的指引下,秉承“发现每一个美好”的办学理念,共同致力于建设有爱有梦有趣的美好校园,打造魅力教师团队,培养具有中国心、世界眼、未来力的新时代美好少年,使其拥有三种特质:有爱小公民、有梦学习者、有趣探索家。
实施强校提质,加快义务教育优质供给
今年上半年,黄浦、长宁、普陀、杨浦、嘉定、奉贤等6个区被教育部认定为2023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其余10个区也正大力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力争早日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认定。
在拓宽新优质学校成长新路径方面,上海正大力实施新优质学校高质量发展引领计划,坚持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强调不挑选生源,关注每一位学生,通过先进理念的传递、课堂教学的革新、优质师资的打造、办学活力的激发,促进家门口的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更优质、更均衡。市级层面的新优质项目学校已达到161所,比去年增加33所。浦东新区围绕“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教育强区样板”,将推进新优质学校高质量发展引领计划作为实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的重点工作,实施区级新优质项目校倍增计划、区级新优质项目校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区级新优质示范项目创建计划,力争到2026年区级新优质项目校达到120所左右。
同时,上海接续实施公办初中强校工程。新学期,上海将围绕79所第二轮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实验校的质量提升,通过优质学校带动、名校长名师培育、教研员蹲点,把存量师资激发起来,让学校面貌明显改善、办学水平明显提高。
乡村学校建设方面,在全面完成第二轮城乡携手共进计划的基础上,上海第三轮城乡携手共进计划已启动,68所郊区学校已基本完成与中心城区品牌学校或专业机构合作意向,“五个新城”、南北转型战略承载区和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所在区的学校数占比超过90%。
注重内涵建设,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
近年来,上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坚持办好每一层级的高中,深化高中多样化发展,整体推动扩优提质,形成与教育强国建设要求相匹配、与上海城市定位相适应的理念先进、实践创新、特色多样、品质一流的普通高中发展新常态。
上海直面教学改革难点问题,通过系统设计和行动实践,形成创新性成果和经验。市西中学用“思维广场”撬动教学深度变革,提炼出“在优势学习环境、选优势学习时间、用优势学习方式、学优势学习内容、重优势学习评价”的优势学习理论,并融合人工智能开展学校整体因材施教的探索与实践。
同时,上海围绕新课程新教材高质量实施要求和学生高阶学习需求,以思维能力提升为主线,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曹杨中学以思维能力培养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借助“思维成长课堂模型构建与实施”项目,通过抓住“思维成长课堂”中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作业三个环节开展深度研究与实践。
此外,上海以特色办学引领学校改革发展,丰富学校多样化发展的路径和样态,提升特色育人品质。近日,上海新命名1所市特色普通高中——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奉贤曙光中学,目前全市已有20所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特色领域涵盖科技、理工、人文、艺术、体育等诸多领域,普通高中各美其美、多样化发展的地区生态日益显现。
实验区校引领,持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上海以课程实施为抓手,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积极推进全国各类改革创新实验区实验校建设,落实“素养导向、学科实践、综合学习、因材施教”的教学改革要求,着力发展素质教育,注重创新人才培养,转变育人方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目前,本市有2个区、6所学校获批义务教育改革首批国家级实验区实验校。此外,本市已有5个区、39所学校获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首批实验区实验校,6所学校获评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
徐汇区作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首批实验区之一,强化科学教育校园主阵地作用,指导区域内学校健全科学教育课程体系,全区76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将科学教育工作融入学校课程方案,坚持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一校一案”因地制宜构建具有科学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和资源体系。徐汇区成立了上海市青少年STEM教育研究院,不断完善STEM教育课程体系,实现全学段全覆盖,区内中小学已相继开发科学类校本项目1500余个,让更多孩子有机会亲身体验科学教育。
长宁区延安初级中学是本市39所科学实验校之一。“走进‘芯’世界”课程,是该校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深度合作的结晶,它创造性地将芯片科技知识引入初中课堂,使这些曾经遥不可及的前沿领域触手可及。
强化数字赋能,助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工作部署,上海紧紧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核心任务,制定《上海市中小学教学数字化转型三年攻关行动方案》,聚焦数字化课程环境下教学方式变革,依托上海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数字教学系统与“三个助手”,为师生提供更多样、更精准、更公益的教育资源,持续提升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水平。
上海坚持“定向众筹”与“季赛征集”相结合,推进数字资源建设,实现小学、初中、高中所有学科段全覆盖,建成上线单元教学设计、课时教案、课件、视频、配套作业资源累计超过5万个。徐汇、宝山、崇明等区以及各试验校参照市级资源建设标准,组织骨干教师建设区本、校本数字资源,以更好地满足教学实践需要。
[提醒]开学首日最高35℃,放学时段或有雨
本报讯 九月的第一天,徐家汇站最高气温36℃,迎来了今年的第48个高温日。午后松江和闵行等地出现阵雨天气,雨水范围小,时间短,影响不大。回顾八月,徐家汇站八月平均气温达31.9℃,打破该站建站以来八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可以说是历史上最热八月。
开学第一天,天气多云,午后到夜里局部地区阴有阵雨或雷雨,雨量可达大雨程度,有可能对学生放学及下班时间段有影响,注意防范。气温29~35℃。防暑降温不能松懈!
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本周二申城有一次明显的降水过程,同时最高气温降至32℃,可以说这将是近期最“凉快”的一天。本周三和周四申城的最高气温还要升一升,预计在34℃,虽说没有触碰高温线,但体感依旧湿热难受,还要继续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本周周后期受海上偏东气流影响,多分散性阵雨或雷雨天气。另外,9月上旬,西北太平洋或南海将有1~2个台风生成,其中1个可能于旬末影响我国东南沿海。
记者 刘春霞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