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美、劳三育融合的“开学第一课”,在龙华烈士陵园开课了!
8月30日,在2024年秋季开学之际,由徐汇区总工会、徐汇区教育局、龙华烈士陵园(纪念馆)联合主办的“开学第一课”开课了。这堂融合了劳模先进情景演绎德育教育、纪念馆内艺术作品赏析美育教育、“劳模工匠进校园”劳动教育的现场课,以全市首创的德育、美育、劳育三育融合的全新“大思政课”模式,为全区中小学生提供了一个与劳模先进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学习红色历史,传承红色精神。
德美劳三育融合,龙华烈士陵园里的生动第一课
清晨的阳光洒在龙华烈士陵园的石阶上,来自市四中学、民办南模中学、南模初中、高安路第一小学、徐汇实验小学等5所学校以及中福会少年宫的200多名同学,先后走进龙华烈士陵园纪念馆的展厅内。
“国际歌响震云霄,欢呼口号声若狂。”“打倒了沙皇,赶走了豺狼,肃清了奸匪,保护着党。”……市劳模周晴,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万莉娜、兰凡,区劳模陈俊峭等先进,将秋瑾、向警予、赵世炎、何孟雄和缪伯英英雄夫妇等烈士的情景再现,让原先停留在展厅墙上、柜中、字面上的烈士事迹更加鲜活动人,更触及心灵。
馆内还有中小学生美术爱好者向同学们介绍展示不同革命场景及烈士形象的艺术作品,例如油画《五卅惨案》、国画《义勇军进行曲》、螺钿画和扬州漆刻的组合《中共一大和李汉俊》、大型雕塑《无名烈士》、多媒体展项《血染桃花红满天》等。同学们在观赏艺术作品的同时学习历史,在了解历史事件的同时掌握一定的美学知识和技法。
在劳动教育环节,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胡志红和区劳模董梁等还专门传授了收纳技巧、家庭急修等劳动技能,同时阐明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真谛。
“以前开学第一课都是坐在教室里看一些视频,而这次我可以进入这些场馆,近距离了解革命先辈的故事。”市四中学学生许映湫激动地说,“劳模们的情景演绎让我仿佛亲眼见到了那些英雄人物,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他们的伟大和不易。”在记者采访中,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次“开学第一课”让他们对红色历史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也让他们更加敬佩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独立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
作为区总工会、区教育局确认的“开学第一课”示范校、劳动教育试点校,市四中学校长史晓燕认为,这样的“开学第一课”形式非常新颖,内容多元丰富,对同学们是一种特别有吸引力的体验,“学校准备把这种好的形式、内容学到手,引入校内,同时也加强与区总工会的合作,推进‘劳模工匠进市四’,继续做好‘五育融合’这篇大文章。”
劳模引领,中小学生志愿者在红色场馆中茁壮成长
“跟着劳模做讲解”这一徐汇工会的品牌项目自建党百年推出后,历经四年的不断磨合和发展,特别是在2023年增设了暑期场之后,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小学生跟着劳模先进的步伐走进红色场馆,寻访红色足迹,浸润幼小心灵。中小学生志愿者们跟随着全国劳模苏嵘、王承,市劳模余美香、尚艳华、冯知洋、叶莎等,在历经培训、初筛、考核、集训等多个程序后,以小小红色讲解员的身份上岗。
当天专门进行了为新加入团队的劳模志愿者、多次参加志愿讲解的中小学生志愿者佩戴姓名铭牌的仪式。自此,又有18名中小学生志愿者试用期满,正式成为“跟着劳模做志愿”龙陵志愿者讲解团的一员,以后他们都将和劳模们一样佩戴着标注自己姓名的铭牌为观众讲解。
仪式上,中小学生志愿者还与劳模先进们结对,为自己敬仰的劳模先进们戴上鲜艳的红领巾,劳模先进们也将在龙陵讲解之外,与这些同学忘年交,全方位地带教这些同学。区总工会、龙华烈士陵园(纪念馆)还向暑期内完成多项志愿者任务的优秀学生志愿者颁发了证书。
“全社会都有责任来关注和参与未成年人的教育,这次徐汇区总工会又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的示范引领作用和红色基地的传承作用,助力同学们从小培育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同时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劳动,深刻认知劳动的光荣。”徐汇区总工会表示,之后将持续推进劳模工匠走进不同的校园。
编辑:黄烨
来源:文明徐汇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