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岁,上海交响乐团成温暖的城市之光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1961年我从莫斯科留学归来后就进入了上海交响乐团工作,对这里的感情非常深。这次回到上交,感觉总的技术提高了,比我们那时候要高,我非常高兴。”9月6日,上海交响乐团建团145周年暨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十周年音乐会举行前,99岁高龄的曹鹏老爷子由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推着轮椅,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当晚,音乐会在余隆、曹鹏、侯润宇、张洁敏四位见证并参与上交辉煌历史的指挥执棒下上演,上海文脉在乐声中逐渐清晰。
※ 凝结历史的璀璨流光 ※
1879年,上海《字林西报》上刊登了一则演出广告,这是上海交响乐团的前身——上海公共乐队有据可循的最早记录。西方音乐在上海生根发芽,上交已与之共进走过了145个春秋。2014年9月6日,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正式投入运营,上海交响乐团从此拥有了自己的“家”。晃眼间,“团厅合一”的篇章也写至了第10年。这是上海文化的一大盛事,当晚的纪念音乐会,也特意邀请了这些对上交有着特别意义的指挥登台。
庆典音乐会上,音乐总监余隆率先以《纽伦堡的名歌手》前奏曲开篇。作为瓦格纳最富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乐曲开头强有力的齐奏为该场音乐会拉开序幕再合适不过。自2009年出任音乐总监以来,余隆带领上交进入了一段高速发展的时期,“与上海交响乐团共同度过的15年,是我人生中非常值得骄傲的一段经历。能和这些音乐家们一起工作,是一种荣幸,也是一种荣誉,我深感责任重大。”
随后登台的侯润宇,演绎了莫扎特的《A大调第二十三钢琴协奏曲》。他身兼指挥与钢琴独奏,复刻了自己1986年初公派留学归国时在上海音乐厅举行的汇报音乐会模式——当年,他就自弹自指了莫扎特《G大调第十七钢琴协奏曲》。时隔38年,经由余隆总监特意策划,以相同的形式再度上演莫扎特作品,他愉快重温与上海交响乐团共同成长的岁月,“那时候指挥课就是指挥两台钢琴,其实实践是很重要的,上海交响乐团就给了我很好的实践机会,可以说我一生的艺术轨迹是乐团给我的。”
原定登台的陈燮阳指挥因重要演出任务无法到场,驻团指挥张洁敏临演受命,接替其执棒马思聪的《山林之歌》及老团长黄贻钧改编自民乐的作品《花好月圆》。《山林之歌》民族特色鲜明,在中国交响音乐创作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的第二乐章《过山》充满活力,生动描绘了我国西南山区独特的人文风貌。《花好月圆》曲调中国风味浓郁,也寄托着美好的寓意。
上半场的最后,99岁高龄的指挥曹鹏献演了苏佩名作《轻骑兵》序曲。他告诉记者,1961年他回国进入上交担任常任指挥,1975年又带领上交首次走出国门,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访问演出,时光荏苒,他一直在关心着上交的发展。如今,乐团走上了国际化、职业化的快车道,他说自己“非常欣慰”。
音乐会的下半场,从肖赛中走出的钢琴家、刚刚又斩获了德国古典音乐大奖的刘晓禹首次合作余隆总监及上海交响乐团,弹奏《平静的行板与华丽的大波兰舞曲》;享誉国际的大提琴家秦立巍上场,奏响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余隆总监携手2024-25音乐季驻团艺术家马蒂亚斯·格内压轴登场,重磅奉上马勒《大地之歌》选段“告别”,以此致敬过往每一段值得铭记的岁月。
※ 传承百年的职业精神 ※
传承百年,上交如今已是无数乐迷心中的超级天团。被问及什么是上海交响乐团145年来最值得骄傲的传统时,团长周平毫不犹豫:“敬业!”在她的眼中,正是一代又一代上交人所秉持的敬业精神、严谨态度,令乐团跨越万难,将艺术的力量长久传承。“偶尔一次表现得专业很容易,难的是一直保持专业性。”余隆也说,正是这个精神,让145岁的上海交响乐团凝结出了如今他心中“梦幻般的音色”。
凭借这种精神,上交也不断将中国声音推向世界舞台。从常年坚持委约创作,开展高规格的国际巡演,到成为第一个签约DG的中国乐团,上海交响乐团都有意识地融入中国元素,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余隆说:“交响乐是世界的语言,无须翻译,它是讲述中国故事最好的语言之一。可以让世界各地的观众感受到,什么是东方的唯美、东方的思维、东方的哲学和境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
上交的发展,在它拥有了自己的“家”——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后,乐团的专业化、国际化发展又迈出了一大步。这是国内第一座“全浮音乐厅”,为避免最近相隔仅有6米的地铁振动影响,整个音乐厅“悬浮”在300个隔振器之上。10年里,2696场演出在这里上演,这座音乐厅已经成为了行业的标杆。
同时,它低调又令人无法忽视地融入衡复历史风貌保护区,市民亲切地称其为“馄饨皮”,也成为了城市重要的文化地标。据统计,开厅十年以来,观演人次超过150万,作家陈丹燕也是其中之一。她说:“那种像灵魂一样的东西,是可以留在音乐厅里的。不同年代的人在这里感受灵魂的对撞,也能分享刹那间的感动。”
软件、硬件都相当职业、专业的上海交响乐团,也正赋能这座城市。“大二的时候,上交的打击乐演奏家付艺霏来我们学校演出,那时候就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想要来现场。”00后乐迷星星平时在外企工作,闲暇时间她也运营自媒体,经常通过播客介绍并分享自己在上交的所听所感,还自发在网络平台组建了“乐迷群”,成员大多是Z世代的年轻人们,“在上海,年轻一代对古典乐的热情非常高涨。”
乐团让城市变得温暖,感受者无论国别和肤色。来自日本的石田利明已不再年轻,但他对上交的感情和年轻人们一样高涨:“我在上海工作了13年,语言不通,交流不便,是上海交响乐团的美妙音乐让我在这里的生活变得充实而有趣,也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度和魅力。”
站在全新的起点,上海交响乐团正力图成为这座城市的“城市之光”。“我最希望的,就是和所有音乐家一起为这座城市服务,为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增添色彩。”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