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黑神话·悟空》做分析报告?科企“新势力”亮相浦江论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吴恺/图、视频
“未来的时代一定是硬科技创新的时代。金融是血液,硬科技就是我们的骨头,实体经济就是肌肉,科创板的诞生,就是要让更多的金融企业流向硬科技和实体经济,才能让经济更强大。”9月8日开幕的2024浦江创新论坛全球创业投资大会(WeStart)主论坛上,上海首批高质量孵化器之一、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这样表示。浦江创新论坛不仅是前沿思想的碰撞,更是创新资源要素聚集、转化的平台。为项目找资本,为资本找项目,这正是WeStart的目标。
◇ 科企“新势力”亮相 ◇
全市日均新增科技企业37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4万家。在上海,科技创新不断走向加速度,新质生产力正在加快培育。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1.6万亿元,已启动建设7家高质量孵化器,经过这些年的培育发展,孵化器中诞生了一大批高科技高成长企业。在本次WeStart大会上,多年积淀下培育出的科企“新势力”亮出羽翼。
在WeStart大会创业展示专区,记者看到,一大批前沿科技成果亮相。今年1月在沪成立的同调未来(上海)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都毕业于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这是一家用AI大模型和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全球市场洞察的科技公司,也是首家实现从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到出具报告AI闭环的企业。最近做的一项报告就是对游戏《黑神话:悟空》在全球平台上引发的43万条评论数据进行梳理,分析不同国家玩家的评价。
七腾机器人带来的防爆化工轮式巡检机器人高性能版,具备强大的空间适应能力,拥有气体监测、表计识别、红外测温等多项功能,并采用边缘计算系统,实现毫秒级响应,保障化工场景的安全巡检,让人啧啧称叹。“优链时代”带来的3D云阵相机技术,通过一秒拍摄和5分钟处理,就能生成与真人一模一样的3D数字分身,达到元宇宙应用级别,这一“黑科技”也特别受欢迎。
围绕创新创业,大会挖掘了2000个初创项目,遴选了100个现场路演,4天里将连续举办13场、覆盖6个赛道、130多个项目,这样的“马拉松”式路演让创新项目集聚,正如欣欣向荣的创新环境。
这些项目也来源于WeStart TOP100创赛中的代表,这样是“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新增设的专题赛之一。100家项目聚焦6大硬科技创业赛道,除了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先进制造三大硬科技赛道,今年新增了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等三大未来产业赛道。人形机器人、基因治疗、脑机接口、量子计算、心血管介入、芯片检测、新型储能等一批前沿赛道的核心技术在现场亮相。
◇ 探索科技创投“上海模式” ◇
记者看到,大会现场就是投融资对接热力大屏,实时展示对接意向。众多类似中科创星的高质量孵化器都在场,如同“科创猎手”,挖掘有潜力的项目,搭载着企业振翅的梦想,也孕育着上海科技创新未来发展的希望。
伴随今年浦江创新论坛的开幕,上海宣布启动总规模100亿元的上海未来产业基金,采取“直接投资+子资金投资”模式,存续期为15年,在科技金融的探索上,再次迈出了领先一步。科技金融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一直在探索创投“上海模式”的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在大会主论坛上呼吁创投界“投早、投小、投长、投硬”,共建硬科技创业雨林生态。
“中国的科技发展到了要解决最关键、最核心技术的阶段;当前的硬科技产业革命包括人工智能、光子芯片、生命科学、新能源等。”米磊表示,科技金融是科技创新发动机的燃料。技术创新带来的产业革命每50至60年为一个周期。回顾历次工业革命无不是“始于科技,成于金融,兴于产业”。
未来产业有哪些?米磊表示,新一轮科技革命也正向超复杂比如脑科学、生命科学,超微观比如量子、光子、合成生物学,超宏观比如航天,超极端环境比如可控核聚变延伸,这些技术领域均是发展周期长、投入巨大,往往是跨学科跨领域,也呈现出一旦突破就呈指数型增长的显著特点,是典型的硬科技。
他也提出,要加快打造科技金融的“郑国渠”体系:即推动银行、保险、国家大基金等资金发挥运河主动脉作用,做大国家级母基金,确保耐心资本供给。而国家级母基金发挥“郑国渠”作用,通过市场化的方式筛选出一流的硬科技投资机构,做强市场化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而具体的硬科技投资机构则发挥毛细血管作用,将金融血液输送到早期的硬科技创新企业中去,服务科技创新,最终助力整体经济“长肌肉,壮骨骼”,走上健康发展道路。
作为上海首批高质量孵化器之一的中科创星,目前已累计投资超过480家硬科技企业,其中90%以上为创业早期的中小企业,中国科学院项目占比超1/4。米磊在采访中介绍,中科创星正聚焦未来产业,通过与张江集团深度合作,建设高质量孵化器,前瞻开展超前孵化和择优进行深度孵化,打造“0-1”的未来技术原始创新策源地和“1-10”的硬科技产业承载区,向科技成果转化的“中水区”和“深水区”迈进,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