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后《梅兰芳》上海再演,还是那个“戏味儿”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1994年话剧《梅兰芳》首演于美琪大戏院,连演9场,轰动一时。时隔30年之后,这部经典之作将再登上海,10月30日和31日在上海交通银行前滩31演艺中心上演。今年也正值梅兰芳诞辰130周年,观众又可以从舞台上追忆京剧大师的绝代风华。
据悉,《梅兰芳》在1994年初排时就阵容强大。编剧是当时的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主任丁罗男、吴小均,由当时的导演系主任苏乐慈执导。剧情主要聚焦在梅兰芳“蓄须明志”的阶段。谁来演梅兰芳也经过了一个慎重考虑的过程。当时,梅兰芳之子梅绍武先生看到白永成扮相极好,又从小学戏,还有上戏表演系的扎实表演功底,便当即拍板选定由他来演梅兰芳。
《梅兰芳》首演大获成功之后,梅兰芳之子、京剧大师梅葆玖,香港导演吴思远等名家先后加盟,倾情指导。经过多次重新打磨和排演,《梅兰芳》终成一部舞台经典。30年来在全国各地巡演多次,仅在国家大剧院就3次亮相。而此次《梅兰芳》重回上海,将在传统舞台剧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多媒体技术,使之更具观赏性和时代感。
京剧是“角儿”的艺术,“话剧《梅兰芳》所呈现的,就是一个关于成角儿、捧角儿、傍角儿的故事。也正是这点角儿的事,使《梅兰芳》这出话剧先天性地具备了浓郁的京剧味道。”剧中,编剧龚孝雄选择用梅兰芳身边人的视角来解读梅兰芳、塑造梅兰芳,“一众人与梅兰芳的纠葛连缀成线,勾画出一个立体的梅兰芳形象。”龚孝雄表示,这是一部有着浓郁京剧味道的话剧。剧中有大量戏中戏是京剧,以及表现戏班的情境,剧中人的一些台词也是戏词,甚至以京剧念白的方式形成话剧对白。
30年过去了,《梅兰芳》剧组成员很多都变了,但只有主演白守成一直在坚守。“距离《梅兰芳》首演已经有30年,我感觉我一半的生命都在这部作品里。”白守成对记者说,他8岁开始唱秦腔, 少年时期的秦腔基础让他对中国传统戏曲有着深厚的理解和感悟。入读上戏后,他的艺术视野得到拓展。“戏曲是流淌在我血液里的基因。每次登台,我都在追求和梅兰芳大师的灵魂对话。”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