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患者、现在是培训师,她用坚强撕掉患者标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曾经是一名乳腺癌患者,如今却成了一名义乳佩戴师。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见到闫娟的时候,她正和医护人员以及志愿者聚在一起,参加本周在上海市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举行的乳腺专科护理研讨会暨沪上第二届国际义乳佩戴师培训班。走出疾病阴霾的她,用坚强和勇气与无数患者共同勇敢撕掉患者的标签。
闫娟
== 从患者到义乳佩戴师 ==
1987年出生的闫娟,是一个性格外向开朗的女孩。然而,这个总是带着笑容的女孩,却曾经历过人生的至暗时刻。2016年5月,她被确诊为乳腺癌。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噩耗,闫娟的世界仿佛瞬间崩塌。
“患病的那一年,我才29岁。”闫娟告诉记者,她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勇敢地面对病魔,开始了艰难的治疗之路。手术、化疗、各种治疗……闫娟一步步走过了这段艰难的路程。曾经的绝望和抵触,逐渐转化为坦然与接受。
在这个过程中,她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也更加珍惜每一个活着的瞬间。2016年术后第三次化疗后,闫娟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戴着假发,她用自己的坚强和勇气诠释了生命的真谛。
2017年10月,闫娟有幸成为一名爱心大使。此后,她积极投身于各种志愿服务中,用自己的经历去影响、去感染更多的人。她在上海了参加志愿服务总队成立仪式,接受培训并成为一名注册志愿者。之后的她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各类活动,为病友们提供服务。她还走进校园、走进医院,用自己的故事告诉人们:无论遭遇多大的困难,都要勇敢地面对,珍惜每一个瞬间。
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闫娟深刻体会到了义乳对于乳腺癌术后患者的重要性。对于许多乳腺癌患者来说,乳房切除术不仅是身体上的创伤,更是心理上的重击。义乳,这个看似简单的医疗用品,却承载着帮助她们重拾自信、重塑生活的重任。它不仅遮住了伤疤,更是柔软的盔甲,在保护她们变薄的胸腔壁的同时,也托住了她们内心的安全感。
汪成
== 义乳佩戴师面临严重缺口 ==
然而,随着乳腺癌发病率的逐年上升,义乳佩戴师这一职业仍面临着严重的人才缺口。目前市场上专业的义乳佩戴师数量严重不足,远远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患者需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业内专家和社会各界都在积极努力。第十二届早期乳腺癌的临床诊疗进展学习班本周在九院黄浦分院举办。2024浦江泛舟系列学术活动——第五届乳腺肿瘤双心管理与整合康复研讨会、首届沪上乳腺专科青年医师科普秀、乳腺专科护理研讨会暨沪上第二届国际义乳佩戴师培训班同期召开。
勇敢撕掉患者标签,离不开闫娟等志愿者的努力,而背后更离不开医护人员等社会各方面的努力。“看到大家现在这样充满活力和希望的状态,非常感动。”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乳腺外科汪成主任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能帮助他们回归到社会,帮助乳腺癌患者更好地了解疾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及时有效随访。而义乳佩戴师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不仅需要了解医学知识,还需要具备心理辅导和沟通能力。”
面对义乳佩戴师的人才缺口现状,业内专家呼吁社会各界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上海雪伦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艾玲同样表示:“生命是有温度的,我们希望将关爱带给更多患者。我们希望通过加大培训力度、完善认证体系等措施,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这一行列,为乳腺癌术后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支持。”
此外,专家们也呼吁高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应积极响应市场需求,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培养更多具备专业技能和素养的义乳佩戴师。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