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书做成糕点吃到肚子里,这个中秋节书店有点“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把书做成糕点吃到肚子里,这在过去想也想不到的事,在今年这个中秋节却显得相当时髦。上海各大书店纷纷推出中秋联名糕点。在这波文化机构“文创热”之中,书店一点也没有落伍的意思。
随着中秋节的临近,这两天上海书城福州路店里的“上海SU城”系列酥点销售火爆。记者了解到,这是上海新华传媒连锁有限公司携手西区老大房推出的一款联名糕点,套装里有蝴蝶酥、核桃酥、腰果酥等6款糕点,内包装具有文化内涵而不失俏皮可爱,外包装则以精致大气的镭射工艺对应重装焕新的上海书城外立面,为海派酥点与阅读文化的一次融合。
目前,全市多家新华书店和上海书城都有“上海SU城”在售。新华连锁副总经理兼上海书城总经理赵锋介绍,通过此次跨界联名合作,双方可以发挥出各自的优势,达到优势互补,提升企业的品牌度,提高综合竞争能力。而“书”和“酥”有些同音,寓意精神食粮和物质食粮的有机结合。当然,新华传媒此次推出酥点而不是月饼,也有销售上的考虑,酥点的“节点”意味偏淡,过了中秋节仍可以持续销售,成为新华书店文创的一个常销商品。
事实上,书店做文创一定要敢想敢做,所谓“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早在2021年上海书城就成了第一个吃螃蟹者,跨界联名推出了“识字月饼”,这款把知识“吃”进肚子的月饼外包装做成了字典的模样,至今为人所津津乐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新华书店和上海书城将推出更多节令性的文创,不仅能玩还能吃,丰富读者对于阅读的理解。
而从8月中旬开始,位于国年路286号的复旦经世书局就开始销售复旦校名月饼,也是引起市民疯抢。虽然离中秋节还有几天,但是这批书店定制月饼已经售罄。复旦经世书局总经理马勇华告诉记者,校名月饼也是他们书店文创的一部分。包装的设计主要是复旦元素与中秋元素,他们努力追求好的原材料和口感,而流心月饼某种程度上有一点点创新。
复旦经世书局是一家沪上老牌实体书店,书店的前身是复旦大学出版社的读者服务部,创办于1993年。而记者注意到,他们的文创基本上都突出复旦元素。
其实书店做文创并不是新鲜事,甚至于书店的文创产品销售已经成为书店营业额的重要组成。但是今年,在这个中秋节前夕,各色联名糕点月饼的推出,也显示了书店文创越来越有时令性。“在产品不断细分的现在,这也许是一个趋势。就是不同的时节推出不同的文创产品。但这也给书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个是眼光要准,要真正地打动人心。第二个是销售节奏要把控好,否则很有可能造成货物积压。”资深出版人李德明对记者表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