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在同济发生的建筑展,年轻人的“蓝图”哲思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林千惠
未来五十年,我们城市的建筑会变成什么样?这个看似属于未来的问题,正和当下年轻人紧密相连着。9月10日至10月13日,法国AS建筑工作室50周年主题展览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呈现。这场展览以“Tracé Bleu 蓝图”命名,副标题引用法国著名寓言作家让·德·拉封丹的提问:“如果我们没在此沉思过,该如何在这个世界生存?”意图呼吁观众对周围的一切进行思考,保护生态系统、与生物共治、重组荒地、投资公共资源以及节制地建造。
走进同济大学建筑学院大楼的门厅,一系列蓝色盒子组成的入口大门指引观众进入室内展览空间,并在展览中,以一段27分钟的视听作品作为开场白:为开采煤矿,森林被开垦,建筑物也轰然倒地。尽管煤炭挖掘会造成对生态的破坏,但由于侵害的延时性,人类对此并不注意。影片希望以视频来展现破坏生态的“慢性暴力”,而这掀开了展览的主题之一:对环保的关注。
作为国际领先的建筑与城市规划机构,法国AS建筑工作室一直致力于探索如何面对重大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挑战。而此次“Tracé Bleu 蓝图”面向上海公众,推出展览。展览主要分为三个主题:再利用、再更新和再行动,并邀请多位艺术家参与,包括克林·德·科宁、乔纳塔斯·德·安德森、乔尼·勒梅西耶和塞吉·布洛克等。
展览上,同济大学副校长娄永琪表示,在中法建交六十周年之际,他很欣喜地看到中法设计领域始终保持对话。虽然当下行业面临诸多挑战,但是对好设计的需求从未改变:“希望我们可以一起用设计思维为世界的未来找到更多的可能性。”
在当下,中国的建筑业进入了转型期,身在建筑业的年轻人都有所感受。怎样的建筑才是好的,怎样的建筑才能让未来变得更好?这也是展览在思考的问题。法国AS建筑工作室业务拓展经理何洋表示:“当下建设的建筑,面向未来居住的人,比如居民即将出生的孩子,但这些‘未来’的人目前是不具备意识的。而等到未来他们可以发声的时候,时机就迟了。”
通过展览,建筑设计试图呈现出来的是对未来的长期性思虑。比如可看到一些建设长期可居住社区的管理机制设计,对多生物提供平等的位置、提倡环保的构思。何洋也提到一个他很欣赏的设计理念:“我们有一个设计构想,在济南有煤矿,把煤矿重新开发成一个向下的农田。”
在具体展览上,克林·德·科宁创造了极具标识性的场域装置作品,塞吉·布洛克描绘了水循环、复原力、居民共设以及将建筑视为资源等主题,并为展览专门制作了三部动画,每部作品都与画面前的实体模型相呼应,意在将对主题的讨论带入想象空间。乔纳塔斯·德·安德森与乔尼·勒梅西耶带来了影像作品,展示了人造机器的野蛮残酷,以及对大自然的谨慎尊重。中国艺术家程新皓的作品基于长期的田野调查,为展览提供了一个本土化的视角。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林千惠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