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城管为长宁的城市管理提“智”增效!
从取证、审核到处罚、执行,城管执法队员不用到现场,通过“指尖”就能实现“全流程”闭环执法。如今,这种“非现场执法”模式成为长宁区城管执法局依托数字化转型,实现执法方式流程的优化再造,进而提升执法监管效能的重要抓手。
日前,古北路上,一部装有5G智能车载视频的城管执法巡逻车慢慢地行进着。
此时,车载视频清晰地自动抓取着道路两旁的实时画面,精准发现并锁定了一家销售电动自行车的店铺存在擅自超出门窗和外墙经营的行为,视频截图和照片均准确记录了商家违法时间、地点等信息。
从智能发现开始,“非现场执法”前端功能正式启动。
执法队员通过“长宁城管”App将违法事实证据锁定分析、进行法制审核确认派单至天山路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随后,中队执法队员通过“网上办案系统——非现办案模块”将证据上传并立案。
整改前
整改后
同时,在核实执法对象身份后,“非现场执法”后端功能同步开启。
很快,该商铺负责人就收到了相关短信提示,在手机端“随申办”APP或小程序中查收了《违法行为通知单》《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等文书后缴纳罚款,并立即整改完毕。
粗略计算一下,走完此次“非现场执法”的全部流程,仅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
前不久,位于法华镇路上的一家水果店老板也收到了“随申办”APP推送的违法行为通知信息。
“鉴于当事人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根据《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清单》,执法机关决定不予行政处罚”,新华路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表示,商家在看到自己的违法行为后,及时将摆放在门外的商品搬回店内。如此一来,不仅令当事人纠正了违法行为,也为营造整洁有序的街面秩序奠定了基础。
“今年以来,区城管执法局共接收处置‘非现’工单85起,立案查处‘非现’案件21起,其中,渣土类非现案件7起、街面类非现案件14起......”
边运用、边实践、边总结,不少城管中队队员表示,相较于传统的执法流程,兼具“前端及时发现+后端依法处置”功能的“非现场执法”模式,既减少了往日“固守式”的执法力量的投入,也大大缩短了执法办案周期。尤其是,得益于在线视频、在线监测和大数据预警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非现场执法”模式是对现有执法形式的有力补充,通过精准识别违法行为、高效固定证据、规范行政自由裁量等,实现了实时、非接触式执法的高效性和便捷性,让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变得愈发标准化、科学化、精细化。
如今,长宁区城管执法局已经在10个街镇选取了13条道路、约680个点位以及17家建筑垃圾运输单位开展“非现场执法”的先期试点工作,并与商家和单位签订了《街面秩序管理工作告知承诺书》,进一步规范完善执法取证流程,实现高效便捷的执法成效。
除了街面秩序类违法行为的“非现场执法”,建筑工程渣土运输车运输过程中未密闭的“非现场执法”也是重要的一环。
据了解,目前,长宁区城管执法局与区城运中心3.0“智能视觉中枢”已联通,同时将临空区域内20路视频资源接入,借助AI智能算法自动发现如渣土车违规行驶、渣土车未密闭等违法行为,在保存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证据,并同步关联大数据中心车牌信息后,第一时间进行比对,派单给城管中队进行核实处置,实现了临空区域内渣土车违法行为的“非现场执法”。
编辑:梁文静
来源:上海长宁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