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春照进田野,95后海归“农二代”传承父辈梦想
2024-09-15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吴恺/图、视频

黑黑的皮肤,淳朴的微笑,27岁的周诗雨看上去还是一副邻家女孩的模样,从英国留学归来后,学平面设计的她在时尚界溜达了一圈,最终还是决定辞职回到乡村,传承父辈的梦想。眼下,她已经带领合作社实现了年销售额千万元的成绩,带动周边农户400余人增加日常收入。

  ※  从开网店到直播到农业信息化操作  ※  

虽说是95后,但周诗雨不娇气,黑黑的皮肤见证了她需要经常“下地”。她此刻的身份是上海歆香蔬果专业合作社经理,经过她悉心打造的会议室,既时尚又接地气,大大的窗户可以看到楼下的蔬菜大棚。“我主要是去看一下工作进度,比方说梨的套袋是不是已经好了,套袋要及时,多套少套都不行,整个流程都要去盯,然后再调整,产品不断叠加的时候,时间就会比较紧凑。”

合作社现在有约1200亩土地,后续还会再增加。“我们种植的产品几乎覆盖了全年:3月小番茄和甜瓜,5月8424西瓜,6月黄桃,7月水蜜桃,10月早稻,11月水稻,12月草莓。”说起瓜果蔬菜,周诗雨如数家珍。

最早触摸黄土是读中学的时候,父亲用心良苦,想让女儿在务农和读书之间做出选择,周诗雨说,那次的经历让她感受到了农业的辛苦,她选择了读书。

大一的时候,周诗雨开始参与合作社一小部分工作,那是2016年,是全国物流和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一年。农产品正是随着这一时期从农场直接送到客户的手中,而这部分工作需要年轻人去运作,由此开启了她的农业工作之旅。

从开网店到直播,到目前包括线上申报和追溯农产品在内的农业信息化操作,周诗雨充分发挥了95后的优势。

她本科选择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产品设计专业,大学4年,她感受到农业最欠缺的是品牌化销售。

本科毕业后,周诗雨选择赴英国留学,就读于伦敦金斯顿大学,她说她喜欢美的一切,借着读书的机会多出去走走看看,了解一下其他国家的农业是怎么做的。在英国读书的时候,她去看了很多当地的农场,看看是否能带回一些新的经营理念,她的毕业课题是“农业游学”。

回国后,她让课题落地,融入合作社的三产。“我们国内的研学课程同质化严重,我设计的农业研学课程,可以让小朋友真正走进农业。”

对于年轻人来说,农业是陌生的,如何赋予传统农业新的内涵,吸引大家走进乡村爱上农业?这是周诗雨目前正在考虑的问题。为此,她专门去考了有70多年历史的英国“森林教育”的教师资格,学习教导小朋友如何在自然当中探索、发掘,合作社也有大片的桃树和梨树,可以将两者融合起来。

“Today I would like to take your guys walk into my farm.  I would like to introduce our vegetables & fruits on our farm. ”周诗雨的直播很有特色,带大家走进大棚看农作物,非但传授农业知识,还夹带着普通话、英语、上海话、南汇方言,很受小朋友欢迎。

  ※  给自己打及格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  ※  

父母管种植,女儿负责营销,接棒合作社运营仅仅一年半,周诗雨就取得了年销售额千万元的好成绩,但她并不满足,只给自己打了及格分,觉得自己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因此她参加了区里很多培训,不断地学习、充电。

品牌化是周诗雨一直在追求的,因为时代在变化,运营和操作也要有所变化。产品紧缺时,最后包装离满箱只差一个桃子,而这个桃子恰好被树枝划过,老一辈人觉得这也不算坏果,放进去没问题,她就坚决反对,因为桃子有瑕疵不利于品牌树立,经过不断地磨合,现在大家都听她的,以她的标准为主。

“老一辈有自己的种植经验,但是我们现在会有新的做法取代,包括农药的使用,不能凭‘我们以前怎么样’就怎么样,现在要按照标准化严格执行。”周诗雨坦言,虽然执行起来有难度,但为了让品牌长久发展,必须坚持。

周诗雨所在的浦东大团镇有一个共用的水果品牌“金大团”,西瓜、葡萄、梨等5种水果纸箱都是周诗雨设计的,这是她的专业。

“当时镇里的要求是设计要年轻化,我就打算以色彩做文章。”周诗雨设计的水果箱时尚又漂亮,“像这个西瓜箱,西瓜是绿皮红肉,我就把整个工艺进行简单地展现,然后用颜色跳出来,让大家一眼就能看见它。”

农业要“看天吃饭”,周诗雨眼下面临的最大烦恼是,今年梅雨季连续降雨,之后又是高温天“大火收汁”,由于天气反差太大,一下子死了不少桃树,明年产量可能会减少。新桃树种下去成长需要3年,如果要嫁接好一点的品种,还要等到12月份。对于天气变化,蔬菜有解决方案,例如建大棚,但建大棚成本很高,一切需要综合考量。

“希望合作社越来越好,树立品牌形象,带动周边农户,让整个村一起发展得更好,让更多城市人走进乡村,通过三产带动年轻人加入农业,推动乡村振兴,吸引更多小朋友来参与农业活动……”周诗雨有很多小目标,需要她一步一步来实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