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贝碧嘉”来势汹汹,奉贤区安置点成居民温暖避风港
2024-09-16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文、视频 受访者/图

9月16日7时30分前后,台风“贝碧嘉”登陆上海浦东临港新城沿海,登陆时强度为强台风级。这是1949年以来登陆上海的最强台风,也是2016年以后登陆我国最强中秋台风。登陆后,台风“贝碧嘉”横穿上海,奉贤区是其必经之路。外面风大雨大,与此同时,安置点成了奉贤区居民的温暖避风港。安置点现场情况如何?

    南桥镇安置点    

“比工地条件好,什么都帮我们弄好”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从负责南桥镇安置点的工作人员陶龙旺处了解到,目前南桥镇共安排安置点位四处,分别位于美谷一号未启用商业楼宇楼层、南超大楼未启用楼层、金海壹品苑售楼处和光明村篮球场馆。四处临时安置点共安置811人,其中美谷一号安置439人,南超大楼安置133人,金海壹品苑点位安置 150人,光明村篮球场馆安置89人。

“我们的安置点比较特殊,大多数都是安置的附近工地上的工人。”陶龙旺告诉记者。经发动,各工地管理方已在工人入住安置点后自行组织过一轮物资配发工作,分发物资计有矿泉水、面包及泡面等。同时,南桥镇政府在现场配置两处应急物资临时储备仓库,其中一层仓库储备有泡面1000桶,矿泉水2000瓶,面包500袋,其中二层小仓库备有矿泉水 240瓶,八宝粥四箱,饼干10箱等。

另外,安置点还根据实际需要为所有工人配发了一份早餐,有面包、饼干、蛋糕卷、矿泉水等等,还提供了一份美味午饭。各工地在安置点现场均安排有管理人员,现场秩序良好,物资准备充足,情况稳定。

记者采访到了正在安置点的民工夏先生,通过他的讲述,我们得以了解安置点的具体情况。夏先生是附近的一名建筑工人:“听说台风要来了之后我们就停工了,”夏先生说,“台风之前我住在工地上的工棚里,安置点这里的环境比我们在工地上要好得多了。”

夏先生是在昨天下午16时左右到达安置点的。“目前的情况还好。”他说,“我在这里基本上能够吃好、睡好。”关于安置点的伙食,夏先生告诉记者:“我已经吃好中饭了,今天中午吃的有虾、红烧豆腐,还有米饭。”他对这里的餐食整体比较满意。

“我在安置点比较安心,不担心台风。”夏先生提到:“这边有清洁工、志愿者、工作人员,他们会帮我们什么都弄好的。在这里手机还可以上网,他们帮我们把网络都弄好了。”夏先生已经通过电话与家人取得了联系,并告诉他们自己在安置点的情况。“他们知道我在这里也很放心。”

    西渡街道安置点    

“在这里很安心,不用担心台风”

台风来袭之际,位于金港村刘港999号的奉贤区西渡街道金港村党群服务中心临时安置点成了村民们的避风港。金港村党总支委员张超在接受青年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了安置点的情况。

据他介绍,昨天中午开始,他们对村里的房屋进行了挨户排查。在排查过程中发现仍有不少村民住在建于70年代的老房子里,如若遭遇台风袭击,这些年久失修的房屋容易发生危险。于是张超和同事多次与这些村民进行沟通,晚上22时,有34位村民成功转移撤离到临时安置点。

为了确保安置点内的村民能够安心度过台风期,安置点不仅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水如泡面、八宝粥和火腿肠等,还得到了当地一家床垫公司的支持,该公司自愿捐赠了80个床垫供安置点村民使用。在居民到来前,张超和同事就已经提前把床垫搬进了安置点,让居民们能够在这里睡个好觉。

“我们还为他们播放了一些电影,以缓解大家紧张的情绪。”张超介绍说,工作人员正全力以赴地保障着安置点的运行。“我们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大约有20多人,在现场随时待命满足安置点居民的需求。”张超自己昨晚则是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度过的。

台风虽然带来了挑战,但在安置点的村民们感受到了社区大家庭的温暖。今天中午,村委会食堂的厨师烧好了饭菜,到了饭点,安置点居民们有序领取就餐。居民刘心正在用餐,他告诉记者:“我们现在吃的饭食其实原本是这里的工作人员的工作餐,他们让给我们吃了然后自己吃泡面,很感激他们。”

“是的,因为我们这里工作人员数量和安置人员数量差不多,经过商量决定把我们的工作餐让出来。”张超告诉记者,食堂厨师提前准备好了2天的食材,会定点为大家烧好饭菜,解决安置点村民的用餐问题。

这是刘心第一次来到安置点。“台风来之前,我有些担心,因为从来没经历过台风在上海登陆,缺乏相关经验,会担心窗户牢不牢靠,居住的地方是否安全。”刘心在附近的工厂工作,居住在金港村的一处老式民房中。“工作人员通知我说住的房屋不安全,台风来了比较危险,所以我来了安置点。”

“安置点的环境很好,很贴心地提供了床垫,我只需要带上毯子就可以,安置点的空调也一直开着,不会热不会冷。而且大家都在这边,人多也比较热闹,在这里安置后,我觉得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刘心表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文、视频 受访者/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