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今迎新一届研究生入学第一课,用AI赋能教育开启智能素养新篇章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金秋九月,伴随着崭新的学期,上海交通大学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新一批研究生。新生们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期盼,踏上逐梦的新征途。AI赋能教育,学校正为之打造智能素养课程体系,同时,通过研究生课程综合改革,将打造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今天,2024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及新生入学第一课在校举行,校长丁奎岭的“勇闯无人区,攀登制高点”的声声勉励久久回荡。
AI赋能,打造智能素养课程体系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感受AI的前沿应用,今年,学校特别为2024级新生打造了“新生AI体验地图”。这一项目将交大丰富的AI科研与教学成果通过车/船/飞机/机器人的人机交互系统、集群智能体操控、智能制造梦工厂、AI医疗问诊、智慧能源社区等35个虚实融合体验点呈现给新生。同学们不仅可以通过线上浏览体验点,还能预约线下活动,借助地理信息实现“一键导航”和“相约打卡”。通过这些互动体验,新生得以将书本上对AI的想象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真正感受到“AI改变世界”的力量,并在心中埋下“创新变革AI”的种子。
为落实好《上海交通大学“AI+教育教学”行动方案(2024-2026年)》,学校研究生院计划精心打造一系列面向研究生的AI通识核心课程与“AI+学科”融合课程。其中,AI通识核心课程不仅涵盖深入浅出的AI原理与方法论,旨在为学生构建起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全面认知框架;同时,还将推出一系列实践导向的课程,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深化理解,掌握AI应用的核心技能。
这一创新举措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各传统学科深度融合,不仅开设了各具特色的学科融合课程,还精心设计了学科知识微课程,研究生们不仅能够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获得AI技术的赋能,还能在交叉学科的探索中激发新的灵感与创意。此外,学校还将逐步探索并开设“学科特色+AI”课程,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产业发展趋势,结合学科自身特色与优势,应用AI技术为拔尖创新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与推动。
学校还启动了全新的研究生课程综合改革,将以学分调整计划为基础和牵引,逐步推进包括课程体系重塑计划、数智赋能教学计划、学科交叉课程计划、能力模块课程计划和课程质量提升计划等多个方面的改革措施,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科研创新和社会实践,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勇闯无人区,攀登制高点
今天举行的2024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及新生入学第一课上,校长丁奎岭以《勇闯无人区,攀登制高点》为主题,送出他与杨振斌书记的期冀。他表示,研究生阶段是开展科研训练和学术研究的关键时期,也是学术活力迸发、孕育创新成果的重要时期。
丁奎岭寄语新生,要探求人所未知、向前沿迈进,以宽广视野和敏锐洞察力去探索未知领域,提出真问题,追寻新发现;要挑战人所未做、向难点攻坚,力争填补空白,打破“卡脖子”枷锁,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要致力人所未成、向高峰攀登,始终怀揣追求卓越的志向,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在日积月累中砥砺前行。
“希望大家始终充满激情与活力,乐于尝试‘新事物’,激发源源不断的创新灵感;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勇于探索‘无人区’,以进取之心挑战未至之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矢志攀登‘制高点’,在追求卓越中成就更好的自己。”丁奎岭校长勉励同学们主动探索未知、勇于挑战难题、不懈攀登高峰,向“无人区”进发、向“制高点”冲锋,在服务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进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开学典礼上,校友、导师、学姐等也为同学们送上成长锦囊。2024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章忠宽期待,未来能坚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行业与科技的前沿,传承“饮水思源,爱国荣校”校训精神,修一等品行、求一等学问、创一等事业、成一等人才。
当《上海交通大学校歌》响起,新交大人的青春之歌也由此唱响。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