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天空、载梦高飞,上海电机学院成立航空学院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文、图
仰望天空,渴望近距离接触翱翔于天空的飞机,这样的场景发生在不少青少年的心中。新航展翅,载梦高飞,今日上海电机学院成立航空学院。
对于上海电机学院航空学院00后陆圣华同学而言,航空学院的成立有着别样的意义。小时候因为亲戚送的一个飞机模型对飞机的构造产生了兴趣。又因为小时候住在机场周边,常常能看到天空中的飞机,于是对航空产生了好奇心。如今,随着上海电机学院航空学院成立,和陆圣华一样怀有“航空梦”的年轻人,他们离梦想的距离更近了一步。
学生在航空学院能学到什么?
谈及在航空学院就读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的感受时,陆圣华同学说,“我本身就是个‘航空迷’,通过在航空学院学习,可以不断强化自己的航空专业知识和能力。想到通过学习专业知识,今后有希望看到自己亲手参与制造或者设计的飞机,有可能在天空中翱翔,心中充满了责任感和自豪感。最初我们会学习一些关于机械工程的基础学科,随后我们会学习航空航天相关的专业课程以及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实践性和实训性课程。”
如何通过教学,让学生的航空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产业和航空企业?上海电机学院航空产业学院执行院长辛绍杰介绍,“在教学方面,我们会将航空企业遇到的一些问题转换成项目,融入到我们的理论教学和校内教学中。比如在第一学期的制图课程中,围绕飞机零部件设计中的一些问题,我们会用项目的形式,让学生既学到知识、掌握技能,还能知道如何把知识运用于实践、服务企业。”
记者了解到,新成立的上海电机学院航空学院将聚焦飞机、发动机产业链中后端“生产制造、测试验证、运维服务”领域,以及商业卫星“设计、制造、总成、应用、服务”领域,形成以智能制造与运维为特色的应用型航空宇航学科体系,在航空领域重点发展航空宇航制造工程,聚焦飞机零部件制造与再制造、智能运维和先进航空电动力、氢动力推进系统;在航天领域重点发展飞行器设计,特别是微纳卫星设计、制造与运维,以及微纳卫星推进技术。
学生将成为何种人才?
保持好奇心是成为专业人才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
对于上海电机学院航空学院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的00后陈秉业而言,他对于航空的兴趣,源于初中时被他拆坏的一个无人机。“当时家里买了台无人机,因为好奇内部构造,我就把无人机拆开了。虽然当时再也没能装回去,但我对航空知识充满好奇。”
“大学知识偏理论性,不过我们学院有个特点,就是还设有‘小学期’,也就是我们可以在暑假进入企业进行参观和实习,激发我们的探索欲。比方说,在实习中,师傅会给我们讲很多书本上没有涉及的知识,让知识逐渐从理论层面变成实践层面。我们还能去商飞进行参观和实习,亲眼目睹组装组把一个个小零件,拼装成一个大结构,再喷漆,最后组装成一个大飞机。”陈秉业说。
新成立的航空学院每年招生规模稳定在200人左右,师资队伍中高端产业人才占比将不低于30%。上海电机学院致力于将航空学院打造成为航空航天制造和运维技术的创新策源地、航空航天制造与运维领域卓越现场工程师的摇篮,以及有全国影响力的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示范学院。
“今天我们成立航空学院,是服务上海民用航空产业发展,培养民用航空产业急需人才的重要战略举措。” 上海电机学院党委书记鲁雄刚表示,学校将在“高端装备制造与服务”学科体系的基础上,通过谋划航空学院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航空学科专业布局,努力在能源装备制造与服务、航空航天制造与服务等方面形成特色和优势,造就一批卓越航空制造与运维工程师。
记者了解到,前期,上海电机学院先后成立了航空研究院、微纳卫星智能研究院、激光量子探测研究中心等校内科研平台,推出与头部企业共同开展“3+1”订单班和特色专业申报等多项举措。
未来,上海电机学院将通过筹划成立航空制造与再制造、智能运维、航空飞控、适航认证与安全评估、智能感知与检测等领域的研究平台,不断加大航空航天特色学科专业领域的建设力度,培养在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从事飞行器设计、制造、运维等的卓越现场工程师。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