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发现|数字化时代,这届年轻人仍然流行收藏实体纪念票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朱彬
从打车开电子发票、观影线上购票、高铁刷身份证进站等生活的方方面面来看,电子票据已逐渐占据主流。但在数字化时代,实体票据并未完全消失。实体票在服务老年人群体的同时,也受到广大青年群体的欢迎。尽管以往花钱消费便可免费打印的票根,如今不便获取,但年轻人们却愿意自己花钱打印并保留实体票根。他们这样做的初衷为何?其背后反映了什么情感?
打印票根是为了收藏:
铜版纸质票吸引不少收藏爱好者
网友自制电影票根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票已成为电影院的普遍模式。什么是电子票?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崔强曾在《电子影票系统总体设计构想》一文中界定电子影票的概念,“电子影票是普通纸质电影票的电子形式,是一种通过网络可以让用户自主完成订票与支付,更加安全及时的售票方式。电子影票系统主要由电子影票系统核心服务、支付平台、计算机售票系统、验码出票机等部分组成。这一系统把电影票的信息存储在QR二维码图片中,通过各种方式把此图片发送用户的移动终端上。用户把此QR二维码图片在验码出票机上扫描就可以打印出纸张的电影票。”
但出票机打印出来的电影票根保存时长往往十分有限。电影迷老梅十年前便开始收藏电影院的普通票根。但他发现用了各种方式,这种票根凭条的保存效果都不好,至今为止能保留字迹的票根屈指可数。
自2022年4月27日起,在电子影票基础上,某线上观影平台又推出电子纪念票功能。该平台VIP用户即日起购买部分指定电影后便可获得对应订单的电子纪念票。按照该平台的界定,电子纪念票是一种线上票根的展示类型,上面包括电影名称、海报、座位号、用户ID等订单信息。一笔订单即可生成一款纪念票。除了电子纪念票,用户可在官方平台用积分兑换实体纪念票,包括纸质票、亚克力票或亚克力NFC票根,单次换取一张9.9元。
作为实体票根的收藏爱好者,老梅计划将他自2015年来看过的电影纪念票全部换成实体票,以便长期保存。他一共保存了约350张电子纪念票根,但老梅觉得,“对于打印需求量较大的人来说,线上观影平台推出的官方打印服务并不划算。”于是他选择在某购物平台一次性将电子纪念票打印成铜版纸质票,一张仅七八毛钱。
老梅收藏的纪念票根
近年来,年轻网友们纷纷开始自行打印纪念票根,并在网络平台分享打印、保存纪念票根的经验。截至9月10日,某社交平台上,关于票根、纪念票根的话题浏览量总计已达5953万。这些实体纪念票根的材质包括铜版纸、珠光、镭射、亚克力等各种类型。
制作票根是为了交流:
多样态实体票吸引众多粉丝用户
除了收藏外,网友还会自制票根物料用于交换,包括电影纪念票和演唱会纪念票。其制作收集主体是粉丝群体。“收集是一种涉及广泛知识、技巧和社交的文化活动。人们通过收集、保存进行的兴趣活动可以带来获得感、成就感。”12355心理咨询师蔡海超分析纪念票收集背后涉及的心理情感因素,“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事物,现实性上,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制作纪念票可以促进交友,通过自己搜集,与他人交换的过程,可与其他人建立联系。”
电影爱好者欣欣第一次参加《封神》电影线下影迷活动时,准备的物料便是胶片票根。这种票根制作仅需将纸质票根的海报图片更换成胶片照片即可,但工序较为复杂。制作者需要将打印好的正反面纸片票根裁剪后,将胶片照片粘贴至裁剪位置。而她之所以制作胶片票根,“是希望做点特别的礼物和其他影迷交换,相互留个纪念。”
苏打绿歌迷小黑7月份做了20多份胶片票根,内部还安装了NFC芯片卡,通过手机便可识别听曲。她说,“最初是想参与到互换物料活动中去。”因此不仅自制物料,她还收藏了不少票根物料,其中包括张惠妹、梁静茹歌迷会制作的纸质票根。“这些票根都特别有创意和设计感,对于歌迷来说,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粉丝自制演唱会票根
除了影迷会、歌迷会现场交换物料,个别粉丝也会单独打印演唱会的纪念票根。小谢在某社交平台发布了她在李健演唱会上手持纪念票的照片。她打印票根的初衷是为了纪念自己首次参加李健的现场演唱会。“第一次参加李健的现场演唱会,觉得非常有意义,去之前便兑换了亚克力纪念票,想着可以带去现场打卡拍照,之后也可以放在宿舍当摆件。”照片发布后不久,有人便向她咨询在哪以及如何制作票根等问题。对此,她表示,在某购票平台上用积分便可兑换亚克力票根。
保存票根是为了回忆:
可碰触、能留下时间痕迹的票根更加吸引人
除了官方平台兑换,个人还可自行搜索小程序打印。小宋是张杰的十年老粉,抢到过两场张杰演唱会门票。她不仅会保存电子纪念票,现场演唱会结束后,她直接在小程序上下单打印了全部的纪念票根。
既然电子纪念票可以保存,为何还要打印票根呢?“现在演唱会没有纸质票,直接刷身份证就能进,但是我觉得将票根打出来更有纪念意义,翻到票根后会回忆起当时看演唱会的场景。”小宋解释,“电子票只能看,而实体票不仅看得见,而且摸得着,甚至还可以用于粘贴、摆件。对个人来说,它的可操作性更强。”
小谢则从票根的物质属性来看待实体票和电子票的区别,“电子票的保存时间比较长,实体票可能会被弄丢,票上的印记可能会随着时间褪色。”为了以防万一,小谢不仅打印了实体票根,也下载保存了电子纪念票。即便如此,她却更喜欢实体票。“实体票的保存价值更高,因为我喜欢能触摸得着的东西,方便以后拿出来回忆。实体票会随着时间的变迁留下痕迹,但电子票不管多久,都是一个样子,没有什么变化。”
相较于一成不变的东西,人们为什么更喜欢有时间痕迹的东西?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王聚分析,人们喜欢有时间痕迹的东西,本质上是对有同类命运的对象之间的相怜相惜。特别是当有时间痕迹的东西和自己的生命历程挂钩时,见物则见人。从本质上来说,时间的痕迹告诉我们某些事物是非永恒的、每个个体也是非永恒的。从岁月的痕迹,我们既能看到过去的自己,也意识到现在的自己。前者让我们产生回忆,后者让我们不要耽于回忆。
王聚老师认为,一成不变的东西或者永恒也曾成为人类追求的对象,但是,随着现代社会逐渐对宗教与彼岸世界的祛魅,人们更多关注现实生活和人生。而这样的人生是在时间流逝之中完成的,无法避免时间的痕迹。因此,当人们有了“我已逐步长大”,“我已逐渐老去”,“我失去了某些宝贵的东西”的念头后,便会在过去的生活中找寻丢失的东西。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怀旧。他进一步指出,怀旧并非只是出现在年轻人群体中,在每一代人身上,无论年轻与否,人们到了特定年龄就会开始怀旧。
理论视角分析:
实体纪念票具备文化符号功能
那么为什么人会产生怀旧情感,人类怀旧又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呢?王聚解释,人怀旧并不只是寻求逃避,而是一种汲取力量的方式。怀旧可以提供情绪价值,以安抚当下疲乏或迷惘的心灵。以如今流行的慢生活为例,快节奏生活会加剧我们的焦虑感和不安全感,从而会催生人们对以前慢生活的怀旧。正如鲍曼所言,“怀旧这种全世界的流行病是身处生活与历史加速剧变的时代中的人们的一种防御机制。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在碎片化的世界中获得一种连续性。”
而回到实体纪念票本身,人的怀旧情感与事物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人可以仅靠回忆怀旧,也可以物怀旧。而一件与自己的人生有交集的物,其实是一个符号。当我们看到过去的物件时,我们可能会想起来当时的人、事、物,也能体会到我们曾经与这个世界建立了丰富的联系。这种联系越深刻,人们的生命意义感会越充分。”王聚老师说。
华东政法大学韬奋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秦朝森则从新闻传播理论视角肯定了实体纪念票作为媒介的价值。“实体纪念票不仅承载着信息传递的功能(如时间、地点、座位信息等),更是一种情感媒介和文化符号。它通过建立人与特定时间、地点的直接联系,帮助个体构建和强化个人记忆与集体记忆。在建构人与时间、事物的关系中,实体纪念票发挥着桥梁作用,让人们能够通过触摸、展示、交流这些实物来重温过去的经历,感受时间的流转和文化的传承。”
秦朝森认为,在数字化时代,尽管电子票和身份证验证的便利性无可置疑,但实体纪念票的回归有一定的合理性。首先,实体票作为物理存在的物品,不仅让人有实实在在的拥有感,还以其独特的设计和材质传递着仪式感以及庄重感,具有更大的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此外,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渴望通过具体的物品来连接和记录生活中的重要时刻。而实体纪念票恰恰化身为情感寄托和回忆的载体,满足了这一情感需求。实体票的流行背后反映了年轻人对于情感连接、个性化表达和回忆珍藏的强烈情感。”
实体与电子相互补充:
纪念票的流行或提供经济发展新思路
另外,秦朝森也强调,电子票和实体票各有其优势和适用场景,两者并非完全对立,而是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电子票以其便捷、环保、易于管理的特点,在现代社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它们极大地简化了购票和入场流程,降低了运营成本,是技术进步的体现。但实体票承载的情感价值和文化意义是电子票难以替代的。”
他进一步表示,实体电影纪念票的流行可能为电影院提供新的发展思路。他提出了三点思路:一、电影院可推出设计精美、具有收藏价值的实体票作为特别版或限量版销售,吸引观众购买或作为纪念品收藏。
二、影院可利用实体票作为营销工具,通过举办与电影主题相关的展览、活动等方式,将实体票作为参与凭证或纪念品发放给观众,增强观众与影院的互动。
三、电影院还可与设计师合作,推出联名款实体票或限量版周边商品,进一步拓展其文化产品和品牌影响力。
“通过这些举措,电影院不仅能够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影院,还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朱彬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