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国旗是如何生产出来的?严格的工艺,复杂的工序,不变的匠心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常鑫/图、视频
十月一日国庆将至,申城大街小巷五星红旗飘扬,这抹红总让人心潮澎湃。大家可知晓,国旗是如何制作生产的?坐落于上海金山区枫泾镇的上海茂丰旗篷有限公司,是上海唯一一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定点生产企业。
国旗制作有着严格的生产资质审核和工艺要求,通过复杂工序才能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规定的“国旗红”。这个繁忙的9月,公司已经准备了近200万面不同规格的国旗,从9月上旬起已在陆续出货,因为国庆的脚步日益临近,整个9月的出货量比平时高出40%至50%。
●走进车间
历经多道工序,才能实现“国旗红”
走进上海茂丰旗篷有限公司的厂房,繁忙的车间内,机器声隆隆,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在这里,最骄傲的旗帜工艺当属国旗生产,这家企业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的持证生产企业。旗帜的整个生产流程从制版开始,先是根据不同旗帜类型的要求选择丝网印刷或者数码印刷,印刷完成后再用汽蒸的方式进行颜色的渗透和稳固,随后通过水洗洗去表面的浮浆,最终进行定型、缝纫及包装。
那一卷卷白色的布,是如何成为一面面鲜艳的国旗的?“国旗生产要求十分严格,必须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上海茂丰旗篷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军介绍,国旗生产有复杂的工序,包含扎染、吊印、发色、漂洗、高温定型等多道工序,只有严格遵守标准才能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中规定的“国旗红”。
跟着杨军在占地面积达2700平方米的厂房一楼走了一圈,各种大型设备各司其职,厂房不设空调,只保证通风顺畅。在一楼厂房的尽头有两个“顶天立地”的“高压锅”,杨军介绍,当国旗经历前几道工序后,会被送入达到180℃的高温高压升华罐中进行蒸化,蒸制时长约一个小时,“我们现在每个班次有32名工人分布在各个环节,共同协作。一个班次可蒸制8锅约4000米长的布,汽蒸后的国旗经过发色、漂洗等环节,最后才进入裁剪、缝纫、包装流程。”
来到厂房二楼车间,缝纫机“哒哒”声不停,工人们正在为国旗缝纫、锁边。车间另一侧的长桌边,两名工人拉着还未剪裁的国旗,一次次从长桌的这头走向那头,将国旗铺展开,再用长尺测量五角星离旗边的距离,做上记号,进行剪裁。杨军和两名工人一起展开了一面3.3米×5米规格的国旗,巨大的国旗在面前徐徐展开,这样规格的国旗通常会悬挂于户外广场。
国旗制作中,处处体现了匠心精神。比如调色环节,杨军说,颜料需用天平精确称量,稍有偏差就会产生色差,难以制成“国旗红”。而国旗上的五角星吊印也需精细操作,五角星的角度以及到旗帜边缘的距离都有严格规定。旗帜的长度、宽度等比例,也全部按照规定的标准来执行。
杨军熟记于国旗制作的每道工序和标准,他不仅是企业的老员工,同时也是旗帜制造领域的行家。1993年,上海举行第一届东亚运动会的那年,杨军进厂。原来他是名红帮裁缝,因为当时国旗生产都是手工剪裁,而他拥有过硬的剪裁技术。进厂后,他从一名车间裁剪工人,做到车间副主任,最后成为了工厂负责人。“知道吗?我的生日是8月1日,好像从事这个行业也是命中注定。”杨军说。
●走进那些年
曾参与过国旗制作标准的讨论
“改革开放为勇于创业的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胆子要大一点,步子要快一点,于是我选择离开了当时的上海旗篷厂,白手起家,一步步搭建起自己的企业,也就是现在的上海茂丰旗篷有限公司。”公司原董事长王隆基与共和国同龄,他觉得这是他与祖国的缘分。
1988年,王隆基和其他4人一起选择在青浦区徐泾镇开启了创业路。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当时全国大街小巷都要悬挂国旗,王隆基发现全国的国旗需求量激增,于是他们开始三班倒地加班加点生产制作国旗,制版、手工印刷,汽蒸方式用的还是煤球炉。那年直到国庆前的9月30日,还有客户不断上门来取国旗。
到了1992年,王隆基造起了4层厂房。一年后,厂里已经有100多号人了。那年第一届东亚运动会在上海举行,共有9个国家及地区参赛。上海主要街道都要悬挂旗帜,这让王隆基的工厂再次迎来了商业机遇。
虽然市场对国旗的需求量越来越多,但他们也注意到,当时市面上的国旗质量参差不齐,颜色、材质各异,“材质上有棉布、尼龙的,制作时,五角星有采用拼贴的,也有用针绣的。”王隆基还记得,当时有人大代表提出,国旗是庄严而神圣的,但制作过程很混乱,应该制定相关标准。于是国家开始重视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明确了国旗的制作标准和规范。
让王隆基自豪的是,那年他还特意飞去北京,参与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及国旗制作标准的讨论,“所以我们工厂更会严格遵循国家标准,采用100D×100D的全蚕丝材料,并通过扎染、吊印等工艺,确保国旗的经纬密度和颜色准确无误。”
王隆基对厂里生产的国旗产品很有自信:“我们的生产工艺传承自老一辈的精湛技艺,每一步都精益求精。”
如今,海内外市场也早已认可了他们。自1988年成立以来,企业先后承接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等国际大型赛事的旗帜制作工作,在旗帜生产领域打响了“中国制造”的品牌。同时也为天安门广场阅兵等重大活动提供国旗制作服务,确保了国旗的庄严和神圣。
== 印象最深 ==
制作特大型国旗是有“窍门”的
王隆基回忆,公司制作过特大型国旗的规格为30米×45米,在某些国家级大型活动现场使用。有一次他们为活动制作了14面特大型国旗,前13面旗帜都用于演练、排练。
因为是超大规格的国旗,布太厚国旗不容易迎风飘扬,所以使用的布料薄且有拼缝,操作时需要额外当心。当然为了现场顺利使用,他们的制作过程十分专业,“我们前期会做破坏性实验,测试旗帜的张力,如果没达到效果,就会换另一种制作方法,直到测试出满意的效果为止。”
王隆基说,制作特大型国旗是有“窍门”的,讲究国旗拼接的完成度、牢固度和韧性,“但要注意的是,五角星是不能有拼缝的。”
参与奥运会旗帜制作,依旧保留手工印刷
在杨军的印象中,最深刻的是2004年时企业接到了雅典奥运会的订单。“对方是带着样品来的,要求先打样,最长的条幅有8米。听说对方跑了好几个工厂,有的工厂看到要求后直摇头,说8米太长,需要拼接。而我们打样,就能做到8米不拼接。”
于是,他们顺利承接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旗帜制作工作。为了能够更好更快地进行批量生产,企业购置了全自动超宽幅印刷机,开启了机器印刷的模式,然而在此后的生产过程中,机器却没有彻底取代手工印刷。相反,手工印刷仍是企业的重要技艺,一些特殊的订单要求也只有手工印刷才能够完成。
== 感悟最深 ==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
●王隆基:旗帜这一产品包含了很强的政治含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个标记,更是政治信息的传递者。我一直觉得,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所以生产国旗是神圣的职业,绝对不能马虎,更不能为了经济利益而降低标准。我们将继续坚守传统工艺和高标准制作国旗,做这行是为国家、为民族,为大家也为了小家,能为国家的繁荣和富强贡献一份力量就很值得。
同时我觉得,企业创办也要不断创新。刚创业的时候,我们制作国旗所用的布料都是真丝、丝绸,丝绸上色需要用酸性染料,但色牢度不好,容易掉色。所以我们现在制作国旗时创新使用了富丽纺,上色后就不容易褪色。
我知道杨军现在也在不断创新,用起了数码印刷、机器印刷,走上创业这条路后,思想、观念必须要创新,践行的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
●杨军:每逢大型赛事升国旗、奏国歌时,我总是心潮澎湃,有不一样的感受。记得有一年,国家大型赛事开幕前夕需要排练试升国旗,所用的国旗就是我们公司生产的,我在现场看着国旗缓缓上升,那一刻,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1997年香港回归时,国旗和区旗也是我们生产的,还记得看到旗帜交接的那一刻,我内心也是久久难以平静。这些年来,通过一面面旗帜,见证了祖国的发展,这份职业带给我很大的自豪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常鑫/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