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1921,穿越百年感悟初心
“南湖·1921”红色旅游列车升级后客流持续火爆。
青年报记者 刘春霞/文、图
2021年6月25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从上海西站始发、沿着百年沪杭铁路抵达浙江嘉兴的“南湖·1921”红色旅游列车正式开行。随即,这趟列车成为长三角铁路线上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吸引了众多旅客慕名而来。
今年8月3日,“南湖·1921”红色旅游列车升级开行,运行区间由原来的上海西站至嘉兴站,延长开行至杭州站,沿途停靠站除了原来的嘉善、嘉兴两站外,又新增了海宁站。升级开行后,这趟红色旅游列车的客流持续火爆,升级后第一个月(8月3日至9月2日)接待旅客就达到4.7万人次,同比增长超237%,环比增长超222%。
一趟红色旅游列车缘何受到不同年龄段旅客的欢迎?国庆节前,青年报记者登上这趟列车,探寻它的“流量”密码。
●旅客说
时刻好、经济实惠,还能感受红色文化
上午8点28分,上海西站的候车大厅内响起了Y701次“南湖·1921”红色旅游列车开始检票的广播,旅客徐女士检票后直奔车头位置拍照打卡。
“我老早就听说这趟车了,一直想体验一下,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了。”虽然是第一次乘坐,但提前做过攻略的徐女士却“熟门熟路”,站台上拍完照就来到了1号车厢,趁着人少赶紧在车厢前端的“火车邮局”拍照留念。
“我买的票是后面车厢的,但之前了解到1号、2号车厢是主题功能车厢,所以就赶紧先来打个卡。”徐女士表示,自己是去浙江杭州的,正好这趟车现在延伸到了杭州,时刻非常好,“票价也便宜,到杭州才29.5元,经济实惠,还能感受红色文化。”她认为,列车延伸到杭州后,方便了更多往来沪杭之间的旅客打卡体验。
陈女士展示在列车上买到的明信片。
穿着马面裙、戴着遮阳帽,85后旅客陈女士一身休闲打扮,一进1号车厢就向列车员打听:“明信片是在哪个车厢买?”得到答复后转头就向2号车厢走去。不一会儿,陈女士拿着一叠明信片回到了1号车厢的“火车邮局”,和同伴一边拍照一边欣赏列车上的复古设施。
“我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有人介绍这趟车,‘种草’很久了,和朋友也约了好久,今天上来一看,确实很不错,有很多(设施)没有看到过。”陈女士翻看着手中的明信片说,这趟车上的纪念章是必打卡“项目”,所以一上车她就买了一套明信片,“很精美,里面有很多嘉兴的景点,据说中共一大纪念馆和南湖红船这两张(明信片)最珍贵。”陈女士表示,网络上有很多年轻人关注这趟车,而这趟车也确实值得来体验,“设施、红色文化方面做得都很好,票价还很便宜。”
与做足功课的徐女士、陈女士相比,旅客小吴事先对这趟车完全不了解,上车后看到2号车厢可以敲纪念章,她翻遍整个包也没能找出一张纸,只好将纪念章敲在了名片上。“我是去嘉善的,之前完全不知道1、2号车厢是主题车厢,下次要带个本子再来敲一次。”小吴说。
旅客在2号车厢敲纪念章。
记者注意到,相比忙着打卡的年轻旅客,车上的老年旅客更为淡定。一位头发花白的先生上车后给老伴拍了不少照片,看起来对车厢的设施很熟悉,“我们经常坐这趟车,票价很便宜,到嘉兴才16.5元,现在也能到杭州了,比从南站、虹桥站出发还方便。”
●讲解员说
在这趟车上讲红色文化倍感光荣
2021年6月25日正式开行后,“南湖·1921”红色旅游列车每天固定往返开行一次。列车采用9节编组,其中8节车厢载客,1节为发电车。车底由普速列车改造而成,车厢外部采用红、金、绿配色,既保留了古朴的绿皮火车风格,又体现了红色文化元素。围绕“不忘初心地”“走新时代路”两大主题,列车将1号、2号车厢改造成了红色主题功能车厢。
讲解员范娇璐在车厢过道上开始讲解工作。
“各位旅客,大家好,欢迎您乘坐‘南湖·1921’红色旅游列车,我是本次列车讲解员范娇璐……”上午9点,列车开出7分钟后,上铁文旅的讲解员范娇璐站在1号车厢的过道上开始了她的讲解工作。
“我们所在的这个车厢,木质座椅搭配着棕色皮质坐垫,正是按照上世纪20年代的火车车厢场景进行复原,仿佛将我们带回到1921年。”范娇璐向旅客介绍着车上的各种设计:两侧棉质窗帘下摆处装饰着“中共一大石库门”“嘉兴红船”精美刺绣;在座椅靠背处,镌刻有“南湖·1921”特色标识;1号车厢设有“火车邮局区”,2号车厢设有“火车学习角”……
窗帘下摆处装饰着“中共一大石库门”“嘉兴红船”刺绣。
更让旅客感兴趣的,还有范娇璐讲述的红色历史和故事。“我们的列车基本还原了1921年中共一大代表转乘104次列车从上海前往嘉兴的火车上的部分场景,大家一定好奇,现在所行驶的铁路线路与当年中共一大代表的线路是否完全相同呢?”范娇璐讲解道,现在这趟列车从上海西站出发,途经翔南、翔西、封浜、七宝、李家塘、春申、新桥、松江、石湖荡、枫泾、嘉善、嘉兴东等站点,一路抵达嘉兴站。而列车2号车厢15号座位上方所展示的1921年《全国铁路旅行指南》中沪杭甬列车时刻表显示,当年,从上海乘火车到嘉兴,会经高昌庙、龙华、梅家弄、莘庄、新桥、明星桥、松江、石湖荡、枫泾、嘉善等站点,最终抵达嘉兴。“经比对不难发现,从新桥、松江段开始我们的线路将与百年前飞驰的104次列车线路交会重合。”范娇璐特别提醒旅客,9点20分左右列车会经过新桥、松江,“届时请大家看向窗外,我们眼里的繁华盛世便是当年中共一大代表的心之所向!”
经过范娇璐的细致讲解,旅客对列车、对百年前的那段历史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这也让她很有成就感。“在这样一趟极具标志性意义的列车上工作,我感到很光荣,也很自豪。”范娇璐至今仍记得,列车开通后,一位老年旅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每周都会乘坐一次,“他不是去(嘉兴)办事或旅游,只是因为他是一个‘火车迷’,也是一名党龄超50年的老党员。”每次见到范娇璐,这名旅客都会和她打招呼:“小姑娘,我又来了!”他告诉范娇璐,在这趟列车上,能够不断感受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极不平凡又艰难曲折的光辉历程,使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断充实丰盈。“那一刻我是很感动的,所以在给旅客讲述列车的发展和当年中共一大代表从上海转移至嘉兴的故事时,我深深觉得自己是一名光荣的红色文化宣传员,而不只是旅游从业者。”范娇璐说。
●列车员说
跑这趟车很幸福,发自内心地自豪
列车员朱帆帮助旅客上车。
“南湖·1921”红色旅游列车上一共有6个列车员,1号、2号主题功能车厢的列车员均由00后担当。
出生于2001年的朱帆去年3月调到Y701次列车上担任列车员,“刚进单位时我就听说过这趟红色旅游列车,当时觉得这趟车好有特色啊,作为一名党员如果能跑这趟车蛮有意义的。”于是,在得知这趟车选拔列车员时,朱帆毫不犹豫报了名。
与朱帆此前跑的高铁相比,“南湖·1921”红色旅游列车有些许不同。比如,开关门需要列车员手动操作;中间停靠的嘉善站是低站台,旅客上下车有几级台阶,列车员需要保障旅客安全。
10点06分,列车抵达嘉善站,朱帆打开车门后站在门口服务旅客。“当心台阶,扶好旁边的扶手!”她不断耐心提醒,还不时给携带行李的旅客搭把手。下车的旅客离开后,她又忙着为上车的旅客检票,“在列车上的工作内容还包括查验票、引导旅客等,这些和高铁上差不多。”
在红色旅游列车上工作一年多来,朱帆经历过很多感动瞬间,有一幕她至今铭记在心。“今年7月1日,一位佩戴党徽的老爷爷特意来乘坐列车,上车后在每个角落都拍了照片。”朱帆回忆说,这位旅客年纪很大,拄着拐杖,但乘车时的兴致很高。聊天时老爷爷感慨道,如今条件越来越好了,乘坐这趟旅游列车非常舒服,一路上既能看到每个站的风景,车上还有讲解。“下车的时候,他拉着我的手说:‘小姑娘,你们跑这趟车很幸福。’”朱帆坦言,那一刻自己感觉真的很幸福,而且发自内心感到自豪,“我们没有经历过前辈所经历的艰难困苦,听着他们的感慨,真的能体会到我们国家如今的繁荣昌盛,内心会有一种自豪感。”
负责1号车厢的毕传薪今年刚刚转正,列车开出后,这个21岁的小伙子就在车厢里不停地忙碌。“我以前跑的是京沪线上的动卧列车,今年3月来到这趟车后,觉得这趟车很特别。”在毕传薪的观念里,火车就是运输工具,但这趟旅游列车却有着深刻的红色文化内涵,自己天天在车上耳濡目染,已经对百年前的那段历史越来越熟悉,“车上经常有叔叔阿姨来跟我们聊天,他们都说我们车红色文化搞得很好,希望以后这趟车常开下去,听到他们这么说,我们感觉很自豪。”
●司机说
驾驶“周恩来”号机车,手握闸把心系旅客
“周恩来”号机车司机张屹峰。
除了复古设计的红色主题功能车厢,“南湖·1921”红色旅游列车的另一大亮点是火车头——“周恩来”号机车,这也是众多旅客热衷的“打卡点”。95后青年张屹峰是“周恩来”号机车组的司机,2018年8月以学员身份加入“周恩来”号机车组后,他仅用两年半时间就成长为了司机,并一直在“周恩来”号机车组工作至今。
“我父亲也是一名火车司机,从小受他熏陶,我也立志驾驶火车。”张屹峰说,刚进入上海机辆段时,自己就了解到单位有一台“周恩来”号机车,是全国以伟人名字命名的三台机车之一。“当时我就很想亲手驾驶这台机车,结果很幸运地分到了‘周恩来’号机车组,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最终成长为一名‘周恩来’号机车司机。”张屹峰坦言,成为司机三年多来,“周恩来”号机车组一直有种像家的感觉,“我们机车组的精神是‘手握闸把心系旅客’,每次列车进站时,看到旅客拿着手机拍我们‘周恩来’号机车,就感觉很自豪、很光荣,我希望自己努力提高业务技能和操控水平,更好地服务旅客,也希望像师傅那样,不断帮助新加入机车组的成员提高业务能力,做好机车组的‘传帮带’。”
青年报记者 刘春霞/文、图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