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护青春,健康校园”长三角高校健康护航行动正式启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在今年开学季之际,一场以“苗护青春,健康校园”为主题的长三角高校健康护航行动正式启动,此次行动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将一系列HPV健康科普活动和HPV疫苗接种专场融入校园生活中,从而增强高校师生的HPV防护意识,提高HPV疫苗接种率,助力我国宫颈癌消除进程。
宫颈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宫颈癌发病呈上升和年轻化趋势。持续的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的元凶,宫颈癌也是病因明确、可以通过HPV疫苗预防的癌症。
作为此次行动的发起方之一,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副会长,上海胡锦华健康教育促进中心主任余金明表示:“此次长三角高校健康护航行动的核心在于,从健康教育的视角出发,强化高校师生的‘知、信、行’三个层面的提升。我们积极联合多部门,在长三角区域60多个城市疾控和社区,开展全面的HPV科普宣教工作,预计将覆盖超过280所高校,惠及近160万名新生。希望通过线上线下、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多样化HPV科普活动,提高在校师生对HPV的认知,促进HPV疫苗接种意愿。同时也希望我们此次长三角地区的科普行动能够成为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触达我国更多城市和高校。”
长三角地区各大高校积极响应号召,纷纷采取行动。上海海关学院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HPV健康科普活动和HPV疫苗接种专场,并邀请校内外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专家,针对大学生常见的性健康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讲解。上海海关学院连续四年获得国家“青春健康校园”项目,每年开展系列活动,普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疾病预防知识,增强大学生自我防护意识。
一项中国多中心、基于人群的研究显示:中国女性HPV感染率按年龄呈“双峰”分布:第一个高峰在“17-24岁”,第二个高峰在“40-44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荣誉主任郑伟介绍,“在校大学生一般是‘18-22岁'的年纪,正处于第一个高峰,部分校内教职工处于第二个高峰‘40-44岁'。研究显示,接种HPV疫苗作为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方法,可以更好地保护学生和教职工们的身心健康。”
据悉,目前我国9-45岁的女性可以接种二价、四价、九价HPV疫苗。郑伟介绍道,“我们说的‘价’就是疫苗覆盖的HPV型别。二价HPV疫苗预防HPV16、18两种高危型别导致的约70%宫颈癌。四价HPV疫苗在二价基础上除了预防HPV16、18高危型别之外,还覆盖了HPV6、11这两种可以导致90%尖锐湿疣感染的低危型别。九价HPV疫苗覆盖了九种HPV型别,也是覆盖了中国女性较为流行的HPV52、58两种高危型别的疫苗,可以预防约92%的宫颈癌。”
据悉,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东南大学等百余所大学在开学季期间陆续开展了长三角高校HPV科普系列活动,包括安排相关健康教育讲座、开展HPV疫苗接种专场或绿色通道等。未来,长三角高校健康护航行动将联动更多学校、医疗机构和社会各方力量,继续深化HPV科普教育工作,推动HPV疫苗普及。
除了预防宫颈癌科普宣传外,9月还是卵巢癌防治宣传月。卵巢癌被称之为“妇癌之王”,严重威胁广大妇女的生命健康,发病隐匿、复发率及致死率高是这一癌症的三大特点。
不过,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主任吴小华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精准诊断与规范化诊疗是提升卵巢癌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我们已经看到越来越多的卵巢癌患者跨越了5年生存的门槛,甚至更长久的生存都已成为可能。”
薛女士是一名卵巢癌患者,她是来自上海的一名中学教师。早在2019年7月,她发现自己肚子隐隐做痛,“之前我也没有太在意,自己因为没有胃肠等消化道疾病,直到一次体检中发现了异常。”在发现体检异常后,薛女士立即赶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一步诊断明确,疑似恶性肿瘤占位。
“知道自己得了这个癌症,犹如晴天霹雳,还来不及害怕,就住进了医院,接受手术。”术后病理显示,薛女士患有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这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卵巢上皮源性肿瘤。术后,历经8次化疗,再历经一段时间的维持治疗,薛女士至今仍然在服用靶向药,从而抑制肿瘤的复发。“现在已经5年过去了,我保持定期随访,心态也调整过来了。”
患癌后,薛女士还积极参与“巢跃奇迹”卵巢癌疾病科普项目等医患交流活动,讲授自己如何抗癌的经历,助力卵巢癌患者坚定抗癌信心。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