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国庆,在上海优秀舞台作品中感受时代律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从国庆档持续到11月下旬,上海优秀舞台作品轮番上演,可谓佳作云集。从传承红色革命精神到书写伟大时代变迁,再到反映中国在科技领域的瞩目成就,观众可以在这些优秀的原创舞台作品中致敬革命先辈,感受时代律动。
◆ 舞剧“电波”传承革命精神 ◆
作为“与时代同行 与人民同心"上海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原创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将再度回到故事的发源地——上海,于10月5日-10月7日回归上海文化广场的舞台。
作为中国现象级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以其深刻的主题内涵、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舞者们精湛的表演技巧赢得了广泛赞誉。它用舞蹈的语言讲述不朽的革命故事,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以艺术的力量致敬那段光辉的历史岁月,将这股“电波”化作涓涓暖流,为观众传递着“永不消逝”的感动。
今年国庆佳节之际,上海文化广场不仅为观众带来了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精彩演出,还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相关的红色文化活动,让市民在欢度国庆的同时,深入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探寻历史的足迹。
10月5日下午,上海文化广场精心策划了一场“复兴walk——追寻红色电波记忆”的城市行走活动,将带领大家走近那些曾经见证过风云激荡的旧址,一起感受红色电波如何穿越时空,为党传递精神与力量的伟大瞬间,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历史的脉搏上,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同天晚上,讲座“李白烈士的传奇人生——暨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演前特别活动”也将为大家深入剖析李白烈士的生平事迹和革命精神,让观众在聆听中汲取力量,坚定信仰。此外,10月6日,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舞台导览将为观众揭秘舞剧背后的创作故事和舞台艺术,让大家在欣赏演出的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 用上海话演绎时代变迁 ◆
作为“与时代同行 与人民同心"上海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人文之光演出季剧目,根据王安忆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舞台剧《长恨歌》(上海话版)将于10月25日至11月10日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剧院上演。
2003年《长恨歌》首次被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搬上话剧舞台,二十多年来获得众多观众的关注和喜爱。舞台剧《长恨歌》(上海话版)是近年来海派话剧的代表之作之一。海派话剧是上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上海故事。《长恨歌》讲述了“上海小姐”王琦瑶的传奇一生,同时也反映了上海的历史变迁、社会结构、风土人情,还深刻揭示了上海人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追求。
2023年,舞台剧《长恨歌》首次推出上海话版,为作品增添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和亲切感。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观众的目光。
◆ 致敬中国核事业的无名英雄 ◆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无名之城》作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2024年全新原创力作献演今年国庆档,将在茉莉花剧场持续演出至10月6日。
《无名之城》的故事以高度机密、鲜为人知的404核城为背景,讲述了将青春和生命奉献给中国核事业的老中青三代人的故事。该剧编剧马楠、石文婷,总导演何念,导演高坤,集合了谢承颖、刘鹏、吕游、赵胜胜、沙子博、张亚男六位实力演员,诠释出了核城里的每一个默默为中国的核事业贡献青春和终身的普通人。
《无名之城》的故事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我们今天生活的启示,并时刻提醒我们,要铭记他们的付出和牺牲,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生活。同时,激励当代年轻人建立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在这部作品中,主创团队希望在舞台上体现这种强大的力量感,正是这种力量在保护着我们国家的每一个人,保护着国家的安全与和平。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今年也是纪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中国在国防科技领域的重大跨越,展示了国家实力和科研能力的显著提升,这也为中国在国际上赢得了更多的尊重和话语权。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