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创设35周年,历届获奖者组成“轻骑兵”为市民展开志愿讲演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在宛平剧院,艺术家代表安平、沈昳丽、梁伟平昨天以“文艺轻骑兵”的形式送上戏曲联唱表演。随后,昆曲名家沈昳丽、黎安为大家带来主题为“从古典文学到当代剧场——浅谈新古典主义昆剧《琵琶行》的传承与发展”的首场讲演。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拉开了“玉兰芬芳·艺心惠民”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获奖演员文艺志愿讲演系列活动的序幕。此次活动也是“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上海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主题活动之一。
这个讲演系列以上海昆剧团《琵琶行》为开篇,是因为这部作品上个月才“新鲜出炉”。2000年著名电影导演黄蜀芹在三山会馆推出了首版去镜框演出式的《琵琶行》,24年之后由黄导的儿子、著名导演郑大圣再次推出新版。全剧从文本、音乐到表演,再到舞台呈现,以新视角新理念,诗意描绘浔阳江畔琵琶新韵。
沈昳丽这次接班老师梁谷音饰演琵琶女倩娘。在她看来,此次创作不仅是一次对传统经典的致敬,也是对现代工业美学与古典文化之间的碰撞交流和探索尝试,“让观众在古典与现代的穿梭间,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琵琶行》中的琵琶女,既是诗里的人物,更是诗心之精神。她与诗人白居易的相遇,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男女之情,也非简单的朋友之交,是一种灵魂深处的共鸣。”而饰演白居易的黎安泽表示,诗篇影响不仅在台上,“30年前,在我对昆曲和自己的未来深感困惑时,我的老师岳美缇建议我背诵《琵琶行》,诗句让年轻的我走出迷茫。”
据悉,本次讲演系列活动邀请20名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获奖演员作为主讲嘉宾,20场讲演涉及京昆越沪淮五大剧种。既为“讲演”,就是有解说和表演两部分组成。艺术家将陆续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商圈、进医院、进新城、下基层、下部队,结合自身的从艺及创作经历,围绕戏剧表演、舞台艺术、文化历史、文艺发展等开展相关戏剧普及推广讲演,内容有讲有唱有演,让爱好者和戏剧名家近距离接触,不断发挥“白玉兰戏剧奖”作为上海文化“码头”与“源头”的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国重要的戏剧奖项之一,今年洽为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创立35周年。该奖诞生于1989年,绽开、展露于上个世纪90年代剧艺探索创新、事业改革转型时期,盛放、飘香于新世纪以来戏剧再度走向繁荣的时节。全国一大批现在的戏曲名家都是白玉兰奖获得者,他们从白玉兰奖出发,成为戏曲事业的中坚力量。
此次获奖演员文艺志愿讲演系列活动,也是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创设35周年系列活动之一,除此之外,白玉兰奖组委会还将举行学术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和艺术家共同为白玉兰戏剧奖如何勇立新时代潮头、扩大品牌影响力建言献策。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