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校小学生,为何同做一道“视力”题?
2024-10-17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眼睛不仅是人们感知世界的重要器官,更是情感交流的桥梁,对于青少年来说,保护视力健康是平时学习、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如何降低近视眼发病率呢?本学期伊始至本周,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以此为主题开展了这学期的第一次全校主题作业展,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真实问题。同学们都做了哪些探究?提出了什么好建议?

“大家都知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学校生活中,每天我们的小朋友都要做眼保健操,但是小明同学对于眼保健操的穴位掌握得不准确,你有好办法帮帮他吗?”二(1)班的同学们针对这个问题探究起了正确的眼保健操穴位图,并挖掘做好眼保健操的小秘密,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小妙招”,不少同学还融入了个性与创意。

“她的眼睛是蔚蓝色的,像最深的湖水。”在猜猜他/她是谁环节,三(3)班的同学们根据童话故事中关于主人公眼睛描写的句子,来猜是哪个人物。在这个游戏中,大家体会到人物外貌描写中对眼睛描写的重要性,并通过撰写“眼睛的自述”展现爱眼护眼的方法,对眼睛小主人提出期望。

四(2)班的同学们则参考“小镇议事厅”的模式,个个化身“议事厅小镇民代表”,围绕班级近视率高这一问题,交流可能导致视力下降的原因,并且提出解决方法。同学们还将把切实可操作的护眼方法用于实际学习生活中,后续还计划开展“班级议事厅2.0”活动。

除了语文学科,同学们在数学学科方面也有不少探究。“一拳、一尺和一寸”到底有多长?二(1)班的同学们通过动手实践测量了解了这三个长度单位转化为厘米或毫米作单位后的长度,提升了量感。他们还以写一写或画一画的方式表达了提高视力的好方法。

你知道观看电视的“最佳观看距离”吗?四(3)班的同学们通过阅读资料了解“最佳观看距离”大约是液视机对角线的长度的3~4倍,再测算自己家里电视的“最佳观看距离”和“实际观看距离”,为自己看电视提出“护眼小贴士”。

五(2)班的同学们根据视力发育表绘制折线统计图,了解儿童视力发育规律,同时借助视力表自查视力情况,认识几种不同的视力表示法。同学们根据前两步的调查结果,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护眼计划,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英语、科学、美术等学科中,同学们也有不少好点子。四(8)班的同学们开展了制作“保护视力倡议书”的探究,同学们基于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从多角度思考保护视力的改进方式,如结合love to rub eyes,学生给出的建议是wash your hands frequently and don't rub your eyes等,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得以提升。四年级的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查询资料,了解护眼食物与护眼习惯。动手制作“爱眼尺”,学有余力的学生还自制了个性化视力检测表,凸显科学学科特色。

记者了解到,蓬莱路第二小学每学期举行三次全校主题作业展,引导学生在任务中自主探究和发现,让孩子们真正实现在学习中发现,在发现中学习。此次聚焦“如何降低近视眼发病率”,旨在浸润式引导孩子在任务驱动中学习保护眼睛的方法,真正将爱眼护眼的意识深化于心,继而践于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