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两次台风的上海未来如何预防气象灾害?上海市气象局官方回应
2024-10-17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朱彬

10月17日,青年报·青春上海在上海气象局召开的媒体解读会上了解到,今年9月27日由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上海市气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今年11月1日起施行。《条例》七章四十一条,分为总则、气象设施建设和管理、气象预报和预警、气象灾害防御、公共气象数据开发和应用、法律责任、附则。

此次《条例》是以问题为导向,针对上海作为超大型城市的定位与特点,颁布的气象条例。上海市气象局局长冯磊解释此次上海率先颁布新《条例》的背景时提及,“气象事业是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公共安全密切相关的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上海作为濒江临海的超大城市,人口、建筑、产业高度密集,易受极端天气影响,需要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提供更加优质的气象服务,提升韧性城市风险应对能效,全面提升气象保障上海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条例》的完善有法可依、有迹可循。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崔凯强调,《条例》的出台,是为完善气象探测设施统筹规划布局、气象精准化多样化服务、气象灾害防御精细化管理、气象数据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制度问题,结合上海城市特点,在现行的《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办法》基础上进行废旧立新,完善制度的举措。

联通通讯网络为气象预报预警提速:5分钟短信与秒级新媒体传输

上海市气象局政策法规处处长浦佳伟介绍,上海市气象局一直在建设完善上海市突发事件预警发布中心,提升预警信息传输能力。

《条例》第三章第十七条提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应当定时滚动发布未来四十八小时内公众气象预报;在主要节假日、国家和本市重大活动前,应当发布未来三至七天公众气象预报,并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更新。

这一做法已得到贯彻执行。上海中心气象台10月17日发布的未来天气趋势图,包括了未来十天的天气。

不仅从天气预测下功夫,上海气象局也在布局天气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助力天气信息发布效率。

记者了解到,上海市气象局已与广播电台、电视、申通地铁、移动电视、新潮传媒等信息传播单位建立了信息发布绿色通道,与三大运营商建立短信全网发布机制,全市预警信息能在5分钟内传输至各发布渠道,其中基于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可达秒级传输。

联合互联网和智能技术为气象管理赋能:“云”平台等终端全面发布

目前,预警发布中心已与全市50家委办局及新闻媒体单位对接并部署了预警信息接收终端,市民可以通过短信、传真、影视、网站、微信、微博等多种手段获知气象预警信息。

今年,气象部门还在拓展互联网应用服务商发布渠道,与支付宝、高德、百度等8家互联网头部企业建立联动机制,通过APP实现面向市民及重点人群的预警信息全覆盖。

冯磊表示,气象部门正在与市大数据中心紧密合作,通过“随申办政务云”“社区云”和“市民云”,实现街镇应急责任人和居村社区预警信息全覆盖;拓展各类平台应用服务商发布渠道,实现高级别预警信息弹窗等预警信息分级分类发布;强化风险预警服务,建设多元化气象服务智能应用场景,为城市运行提供气象风险预警保障。

冯磊进一步透露,下一阶段,上海市气象局将会同相关部门对《条例》中建立的气象探测设施统筹布设、公共气象数据开放应用等重点制度深化研究,建设上海市人工智能气象应用创新中心,加强人工智能气象应用全体系研发等气象科技成果在城市精细化治理、气象防灾减灾领域的创新应用。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朱彬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