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公共文化流通桥梁,2024长三角文采会意向总金额超1.14亿元
2024-10-19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图 

上海已经建立了市、区、街镇和村居四级公共文化配送体系。完善的体系需要强大丰富文化内容的支撑,而长三角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产品采购大会就是各级发掘优质内容的重要渠道。“文采荟聚 艺美江南”2024长三角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产品采购大会走进青浦新城,一大批公共文化产品接受市民“点单”。

在青浦朱家角古镇举行的此次长三角文采会,132家来自上海和长三角其他省份乃至全国的供应主体,以及36家需求主体参与了线下展会。与此同时,依托国家文化云和长三角云上文采会平台,1447家供应主体、242家需求主体、4916项产品在交互式虚拟云上展会大厅“摆摊”,参与云上文采会展示。两天文采会线上线下总计超365万人次观展,意向总金额超1.14亿元。

记者在现场看到,上海京剧院、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有限公司等30家供应主体携配送产品京剧《三岔口》选段、黄梅戏《牛郎织女》选段、杂技《彩云追月》等节目进行了精彩演出。而台下,来自全市各级需求主体的负责人则紧张挑选,力求让自己这一级2025年的“文化菜篮子”更加丰富多彩。

记者注意到,上海沪剧艺术传习所(上海沪剧院)今年节目的点单量很高,“我们最小的一台戏也要派55到60人去社区。”沪剧院演出经营中心董旭介绍,他们会根据社区场地做调整,但“只减道具不减演员”,以确保演出质量为第一要务。有时候还“买一送一”,配戏的同时免费配一场沪剧讲座或沪语教学,受到社区和百姓欢迎。宁波话剧团有限公司今年在上海被点单32场,他们2020年开始参与上海的公共文化内容配送。该团副总经理陈滟莲表示,演多了,品质好,慢慢知名度就上去了。特别是儿童剧,十一个街道与他们签约合作。

一方面是卖方的跃跃欲试,一方面是买方的热情高涨。徐汇区文化馆副馆长龚蓓蓓兴致勃勃地来逛展,她告诉记者,徐汇区的公共文化配送无论在经费投入还是服务空间拓展上,都超额完成市里提出的配比要求。在与市相应配送经费保持1:1匹配基础上,徐汇区主动加码,提出街道和区级配送经费同样保持1:1匹配。除了覆盖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居委综合活动室外,聚焦辖区48个一站式综合服务社区“生活盒子”。    

“我们鼓励各区优化服务功能,公共文化配送资源向有条件的示范性农家书屋、新型农村电影放映示范点适当倾斜。”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公共文化配送中心主任宋昊介绍。处于远郊的金山区针对农村电影放映点(综合活动室)作为各个村居老年人活动频繁的场所,人员相对集中,将部分文艺演出配送至农村电影放映点,便于老百姓积极参与,提升服务效能。

一年一度的文采会,不仅是供需对接、寻找合作伙伴的时候,还是各地区、各方深度交流、相互学习的好时候。上海市群艺馆副馆长朱静波说:“我们一直在探索配送服务新模式,提升文化惠民服务品质。希望文采会能把大家聚集在一起共谋未来。”她希望持续放大“社会大美育课堂”溢出效应,引导更多专业文化艺术机构广泛参与。继续着力推进优质文旅资源向基层和家门口延伸,向远郊倾斜,为新城赋能。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