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奋进者|技术学霸曾走进工厂,让数据驱动制造
2024-10-20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总部位于上海长宁区的黑湖科技是一家为企业、工厂提供工业软件服务的工业科技公司,通过云端制造协同系统实现数据驱动下的精益制造。黑湖科技创始人兼CEO周宇翔在正式创业前,曾在一家包装材料工厂工作过几个月,与工人同吃同住,发现了传统制造转型之痛。如今黑湖科技的愿景便是:连接中国工厂,让数据驱动制造。

  创新技术路径,开放低代码和零代码的功能  

作为一家成立于2016年的工业科技公司,黑湖科技为大中小工厂提供“黑湖智造”“黑湖小工单”“黑湖供应链”等功能组件化的生产管理和供应链管理软件,实行订阅制付费。

这家年轻的公司是国内成立时间最早的云化工业软件公司,目前有近1000名员工。作为黑湖科技创始人兼CEO,周宇翔拥有多年大数据、工业软件产品多轮创业的经历。

他介绍,“黑湖智造”是一款基于云端的智能制造协同平台,采用SaaS模式为客户提供服务,主要为制造业提供计划排产、生产执行、质量管理、物流管理、可视化数据分析等协同管理功能。“黑湖小工单”则是一款轻量的数字化工厂小程序,面向50-100人规模、年产值1亿元以下的工厂,覆盖管理生产、库存、设备等核心制造流程,帮助工厂解决交付期拖延、物料库存积压、计时计件工资核算繁琐、工人和设备效率低、次品率居高不下等生产问题。

周宇翔说,2021年,当他们孵化“小工单”和改进“黑湖智造”时,在技术路径选择方面面临一个问题,是由黑湖定义产能、产量等所有字段,让工厂拖拽这些“积木”搭建表单,还是给用户更多自由?最终他们做了大胆尝试,“两个系统中,我们都开放了低代码和零代码的功能,这意味着用户可以自己定义字段名称,有人定义叫‘产量’,有人叫‘产能’,有人叫‘当日产量’。这个尝试让更多用户方便地上传数据,也方便了用户的管理,为未来的AI应用奠定了基础。”

根据2023年的数据,约2.5万家工厂使用了“黑湖小工单”,使用“黑湖智造”和“黑湖供应链”的约5000家。

  亲自去一线,他曾在工厂打工数月  

周宇翔从小就展现出了计算机方面的天赋,中学时在四川拿过计算机奥赛一等奖,而后他被美国“藤校”达特茅斯学院录取,本科毕业后在海外投行工作了四五年。2015年,周宇翔和几位同学回国,打算用软件和算法帮助中国公司把握人工智能发展机会。但埋头几个月写成的代码送到工厂,发现很多工厂并没有数据,根本转不起来,这次创业无果而终。

这时一个想法闯入了周宇翔的脑海,去工厂看看实地是什么样的,数据准备情况到底如何。一名技术学霸就这么进了苏州一家工厂的注塑车间,和工人们同工同吃同住。该车间大部分订单来自传统代工,动辄二三十万件,但毛利率微薄。为摆脱行业“内卷”,车间又尝试承接一些新锐品牌的定制化订单,毛利率高了60%,但每个订单不过几千件。而每次切换一种产品生产,都要停产三四个小时,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因为衔接不畅而损耗在无意义的等待中。“这让我看到了创业契机,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系统,让不同的工种、不同的机器设备相互之间能互通信息,精准分发任务,从而提高效率。”

而与工人的相处中,周宇翔发现,年轻工人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那能不能开发一个制造业协同的数智化系统,通过手机把厂里的每个人链接起来,让工厂运转更流畅?”于是,新的创业逻辑初具雏形。

亲自去一线也被周宇翔带进了公司管理中。 “黑湖其实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者,在这里真正要做的只有两件事,第一是招对的人,让他们能发挥所长,第二是管理层必须亲自去一线。”周宇翔说,这里的一线是真正的一线。比如他有位女同事胡老师,工作上非常拼命,为了产出一个极致的产品,作为上海人的她将车开到了东莞,并在那常驻,真正是为工作扎根在了广东。

上个月,周宇翔还和一线销售去跑了客户。虽然和客户老板见面很重要,但更关键的是要了解一线员工是如何使用系统的,中层管理人员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系统是否真的产生了价值。“在黑湖,如果身为管理者却总是待在办公室,那会感到不自在。如果一周有超过四天都在办公室,可能会被其他人看不起,这就是我们的企业文化。”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