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造率100%!同济这个“学霸”班不一般
2024-10-22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通讯员 聂阳阳 

前不久,同济大学2021级生命科学拔尖班21位同学都收到了好消息,他们均获得深造机会。同学们将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复旦大学、同济大学、香港大学以及其他国际知名高校继续深造。这个“神仙班级”的秘诀是什么呢?

  ※ 21人共组拔尖班 ※  

三年前,来自不同专业的21名同学,怀揣着探索生命科学之美的梦想顺利通过选拔,成为生命科学拔尖学生培养试验基地中的一员,正式组成2021级生命科学拔尖班。

作为学校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探路之举,同济大学生命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承载了学校对人才培养的殷切期冀,依托该拔尖班,学校精心制定了培养方案,致力于培养有志于基础科学研究的科技领军后备人才。

“我们班的同学都很愿意花时间去参与各类大赛,以赛促学,对我们来说,能更有效地掌握和理解科学知识。”吕璟瑄说。在iGEM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等国内外比赛中,都能找到同学们的身影,他们也收获了不错的成绩。

从高中到大学,吕璟瑄已经参加了三届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他从小就对生物学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从高中时懵懂试赛,到大学时,被推选为Tongji_China代表队的队长,他和同学们与来自不同国家的队伍同场竞技。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已经连续两次拿下全球金牌。准备比赛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任务较为繁重,吕璟瑄与班级同学和来自其他学院的同学们每周都会进行“头脑风暴”,从100个选题想法筛选至最后的创意落地。大家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在学院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最终高效地完成项目实验,拿下全球金牌,给团队带来了不一样的获得感与成就感。

除此之外,他还和班级同学一起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吕璟瑄说,每一次参赛我们都会互相鼓励、坦诚分享,在合作中互帮互助,收获的不仅是奖项和科学知识还有深厚的友谊。在彼此的陪伴中实现成长,在共同进步的氛围中顺利“上岸”。吕璟瑄所在的西南二230宿舍也实现了同班同寝的三人,一同保研至北京大学的梦想。

  ※ 全班出动是常态 ※  

“我们21个人的梦想和奋斗目标比较一致,期待能探索生命科学更多的奥秘。由此,班级的学习氛围一直很浓厚,大家更是彼此的研友,同学们会经常笑谈觉得很幸运,因为在大学里至少已经交到了20个好朋友。”班级团支书刘蕴琛说。

“全班一起出动,在我们班是一件很平常的事。”除了参加比赛,学院十分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2023年暑假,班级全体同学赴安徽金寨校友企业,开展了为期近十天的实践学习。白天,同学们跟随一线技术人员,体验临床分子诊断试剂的生产流程,近距离感受如何将理论知识向实际生产进行转化。晚上,同学们会组织有趣的团建活动,10天不短不长,却是一段十分珍贵的集体学习经历。他们还集体去了天目山,开展为期半个月的野外实践,也会全班一起前往崇明东滩观鸟,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感悟自然。虽然旅途中会遇到挫折和困难,反而更加深了同学们对专业的热爱也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了班级的凝聚力。

在2021级生命科学拔尖班,班主任高睿老师眼里,每一位同学都很优秀,她不希望有任何一位同学掉队。

提到高睿老师,同学们也都很感激。“高老师对我们每个人的发展格外重视,我们班同学几乎都去过她办公室'私聊',她会从前辈的角度为我们规划未来,还会帮我们分析,所做的科学实验的可行性等,每一次这样一对一的沟通交流,对我们来说都是十分有用的,干货满满。”

大学初期,有不少同学容易感到迷茫,导致成绩下滑。高睿会主动发现并研究同学们的不足之处,不管多忙,她都会坚持开班会,并在私下对同学们一一辅导。“我们老师对我们的未来都这么重视,大家自然对自己会更加负责了。”而看到同学们都收获了满意的成绩,她也十分欣慰地为同学们送上真挚的祝福,祝福同学们在未来越走越远,在生命科学领域有所建树、发光发热。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通讯员 聂阳阳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