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发现丨“微缩博物馆”搬进家门,原来是华夏宝藏冰箱贴
2024-10-24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新石器时代的白陶鬶,元代的影青釉里红高足瓷杯,清朝的金瓯永固杯……当这些重量级文物以精巧冰箱贴形式占据了家里一整面墙时,谁能不被华夏宝藏“硬控”?

最近,博物馆文物冰箱贴轻松“拿捏”了很多年轻人,他们不仅收集,还会按朝代排列在冰箱贴展示板上,并用液体粉笔标注出文物名字和朝代,仿佛将“微缩博物馆”搬进了家门。

  看!   这里浓缩了华夏一万年的历史  

“只要一块板子,就能让我爱上博物馆!”“这简直是冰箱贴文创封神榜!”让众人如此赞叹的是网友Konoe发在社交平台上的冰箱贴展示板。她按照新石器时代、夏商周、秦汉等29个古代中国较为有名的朝代,将博物馆文物冰箱贴分门别类,展示板上的太阳人石刻冰箱贴来自公元前6500年的城背溪文化,她算了算,这块展示板展示了华夏一万年的文明。

整块展示板是磁吸黑板,每个冰箱贴旁,Konoe都用液体粉笔标注了文物名称和具体朝代。有红山文化的玉龙,有春秋时期的吴王夫差剑,有西汉的马王堆偶人,也有北宋的瑞鹤图……这些冰箱贴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山东省博、云南省博等全国各大博物馆,也有来自闵行区博物馆海昏侯特展等,更有一些手作达人定制款。很多网友不仅想复刻收集这些冰箱贴,还想带着冰箱贴去相应博物馆,一睹文物的真容。

这条“终于集齐了所有朝代的华夏一万年”帖子在社交平台上点赞量达到了9.6万,博物馆冰箱贴等相关话题的阅读量也有近1500万,大家都努力把“博物馆”搬回家。

徐女士也在家里的玄关处,用四块磁吸黑板拼成了一整面墙的文物冰箱贴展示区。她整理这面墙花了三四天时间,整理归类出400多个冰箱贴。

徐女士介绍,基本一半以上都是自己带着孩子参观博物馆时顺手买的,官方博物馆出的冰箱贴中,有些比较难买。她的展板上有精巧的影青釉里红高足瓷杯冰箱贴,它是今年夏天杭州博物馆的顶流。作为杭州博物馆镇馆之宝,元代影青釉里红高足杯拥有粉色的杯身,青色的杯足,还有几抹裂纹,体现了元代的瓷器烧造技艺。而冰箱贴还原了文物裂纹和“粉面腮红”的晕染效果,精美且“出圈”。“还有些不在常规旅行规划内,比如西夏的《金银经扉画集》冰箱贴出自张掖大佛寺,如果不去的话连代购都很难买到。”实在买不到的,徐女士还自己动手制作。展示板上的隋朝萧后的钿钗礼冠冰箱贴就是她第一次手工作品,第一次做金属手工有点难度,一颗颗粘小珍珠比较费劲,“制作完大概花了一个多小时。”

好几年的积累,徐女士家里的博物馆冰箱贴库存相当多,以前买回家就随手贴在冰箱门上,但随着数量越来越多,不仅很难全部展示,而且开关冰箱门时,冰箱贴很容易掉落,“现在冰箱贴都移到了磁吸展板上,加上详细的标注,让冰箱贴更有意义。”她还想,将来像博物馆一样,定期在家换展,“如今按朝代分的冰箱贴相当于中国通史,接下来可以按青铜器等主题来分。”

  快!   抢精致博物馆冰箱贴需要靠手速  

博物馆冰箱贴凭借还原度高、设计精巧逐渐“硬控”了当代年轻人。最近两年,越来越多博物馆都将镇馆之宝变为了精巧的冰箱贴。

比如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推出的天宫藻井解构冰箱贴,成为北京冰箱贴界的招牌断货王。冰箱贴的灵感来源于馆藏文物“万善正觉殿天宫藻井”,其按照藻井真实结构分五层绘制设计,最后一片星空顶采用了夜光材质,可以立体拆分,或堆叠摆放,完美复刻了星空藻井,将中国古代工匠超凡的技艺浓缩还原。这款冰箱贴一旦补货,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门口都是大清早出门排队的人群。就在10月23日,博物馆推出了冰箱贴线上预约,成功领取预约号才能在相应时段前往购买。但一天限量400个的名额,让不少人感叹:“又要拼手速了。”

需要拼手速的还有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孝端皇后凤冠木质冰箱贴。孝端皇后凤冠的面料以丝帛制成,共九龙九凤,金龙奔腾在翠云之上,翠凤展翅翱翔在珠宝花丛中。整个凤冠金翠交辉,绚丽夺目,用了木质和铝箔的冰箱贴几乎复刻了明代皇后的绝美凤冠,成了不少人心心念念的必买冰箱贴。

由于一经推出就被抢购一空,国博在9月发出公告,每日20:00会线上限量发售200件,有网友足足拼了一个月的手速,才抢到了这款冰箱贴。冰箱贴爱好者夕瑶也连抢了5天,都以失败告终,“这冰箱贴到底谁在抢啊!”她忍不住发了一条朋友圈哀叹。

夕瑶喜欢各类文创,当发现博物馆将镇馆之宝都做成冰箱贴时,她就控制不住买买买的欲望。“这可是把文物合法带回家的最好途径,用一面墙的冰箱贴体验收集文物的快乐。”

9月去西安旅游时,夕瑶一直在努力抢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预约名额,但最后只约到了陕历博分馆,意外之喜是,她在分馆买到了彩绘雁鱼铜灯冰箱贴。其灵感来源于馆藏汉代文物彩绘雁鱼铜灯,雁颈修长,双足并立,作鸿雁回首衔鱼伫立状,雁背设计了灯盘,带柄可转动,便于调节灯光方向。灯罩为两片弧形板,可左右开合。而冰箱贴不仅完美还原雁鱼铜灯的古典风貌,也设计了亮灯,“这完全还原了文物的特性,太有意思了!”夕瑶拿着冰箱贴爱不释手。

  懂!   冰箱贴方寸间寄托深厚的民族感情  

“博物馆冰箱贴能成为年轻人的新宠并非偶然,这其实是年轻人解读、记录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就像是一种语言的密码。”在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庆军看来,文物冰箱贴本身小巧精致,饱含历史和文化,在方寸间寄托了深厚的民族感情,又可以解读为从传统走向未来,这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现象。

本周,陈庆军正在意大利米兰参加2024世界设计之都大会(WDCC)海外联动活动,凑巧的是,他们在走访调研时也见到了各种形式和主题的文创冰箱贴,比如在达·芬奇创作的巨画《最后的晚餐》所展示的圣玛丽亚感恩教堂里,就有相关冰箱贴。“意大利人也会把他们的历史文化以冰箱贴的形式展现出来,我想这也可能是全球的一个设计潮流趋势。”

在设计教育学中,陈庆军经常和学生进行思维碰撞,在讨论冰箱贴等各种文创设计时,会尝试各种可能性和多样性,“比如说到冰箱贴的材料,不仅只有金属、亚克力等常规使用的材料,也可以包括陶瓷、琉璃,甚至可以去开拓材料的融合。所以,材料的创新和使用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另外也注重形式的创新。陈庆军表示,设计时不仅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更要面向未来,如何合理地注入当今的时尚、科技,甚至是未来的想象,进行形象、符号、场景的再设计。“我们能发现,各大博物馆‘出圈’的冰箱贴,并不是简单的形式挪用,会加入镂空、夜光等设计,还融合了很多创新元素,做成开瓶器、小花瓶,雁鱼铜灯冰箱贴也可成为小夜灯。”

陈庆军感慨,一个小小的冰箱贴,比拼颜值、工艺和创意的背后,能以小见大,从中看到了属于我们自己的传统、民族、地域特色,也寄托了情感、记忆,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将博物馆冰箱贴带回家,是年轻人对于中国文化的最大敬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