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成观众是青年,这个网红书法展来上海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
这个双休日,牛毛细雨中,来自四面八方的年轻人,汇聚在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车库美术馆,他们是来观赏一场“网红书法展”——“写一切——稿书研究邀请展”。这是近年来上海首个以“稿书”作为主题策划的书法展览。
// 从“书法垃圾展”延伸而来 //
为啥说它是“网红书法展”?因为王客等艺术家曾在北京举办过 “书法垃圾展”,就是把书写过程中废弃的书法作品做展览,当时就很有人气,此番展览以“稿书”为主题来到上海,自然吸引了一众年轻粉丝。
站在作品面前,黄色纸张上黑墨勾勒出一个怒发冲冠的老头,正用文字向你“怒吼”:“一个中国人,字写那么丑,羞不羞啊!”
如果在网络上,不少年轻人会对这种“说教”感到厌烦,但在“写一切——稿书研究邀请展”上,却有不少年轻人专程从外地赶来,与这个“咆哮老头”合影,并开心地发在朋友圏,表示希望“咆哮老头”能督促自己勤奋练字、工作。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发现,和传统书法展相比,展览多了几分幽默和率性,更贴近现实,所以现场观众几乎清一色的都是年轻人。
何为稿书?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上海师范大学书画系副主任丘新巧教授将其定义为:在书法作品未定稿之前的书法作品。“书法中的稿书,尤其具有不拘泥于特定形式、载体、风格的特质,能够穿越于各种边界之间,因此作为本次展览所集中呈现的一种书法主题。”
“此次展览邀请的作者中,有不少曾多次荣获国家级奖项,是当下最优秀的中青年书法作者的代表。”策展人之一、当代书法艺术院副院长谭振飞介绍说,稿书记录了书法家自由、探索、丰富的创作过程,更加鲜活地体现了艺术家的性情和风格,此次展览的作品,题材关注现实,既有对现代战争的反思,也有对日常生活的展现,体现了书法艺术传统与当代的融合,以及书法艺术的多面性和包容性,展现了中国优秀书法创作者的创新与思考。
参展艺术家王客表示:“从传统上看,中国书法是一种可以容纳一切,处理一切的艺术形式,这个特点在此次稿书展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 本次展览免费,持续到11月9日 //
这次陈亦刚的《咆哮之书法老头》系列从北京“吼”到上海,不少观众从外地“追”到上海;肖庆祥的《艺术是件很私密的事》成为不少年轻人的个性签名;娄伟丰《单词学习手记四组》中英文并列,令人玩味;王客的《集字李商隐诗》,从废弃的书法作品里“集”字完成一首李商隐诗作……
此次展览云集了陈忠康、陈海良、萧文飞、曾翔等多位特邀书法家,以及数十位近年来创作活跃,积极创新探索的中青年书法家的120余件作品。在展览中,作者和作品都呈现出真实而自由的状态,艺术家的真性情成为吸引年轻人的关键点,不少观众表示,“没想到,书法传统与当代的融合能这么有意思。”
“在平时的书法创作中,似乎应该遵循两个重要方面,一个是内容相对完整,一个不要错字和落字。如果这两个方面有一个不吻合,这件作品将永远留在家里或者纸篓中。”参展艺术家之一、书法博士张海晓讲述了自己作品的由来:手稿内容上更自由,没有了书写时的小心翼翼,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该补充补充,该涂改涂改,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我选择了几份以往的笔记,重新用毛笔记录一遍,由于内容比较吸引自己,更多地关注文本的本身,边写边读,有一种沉浸式的快乐,突然间明白稿书的意义更多的是文本本身与书写者在书写时的一种内在联系。”
此次展览免费,将持续到11月9日。据展览主办方之一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介绍,这期间,中心还将举办魔卡魔咔魔术市集、国际炫偶嘉年华等国际性文化活动,届时将会有更多市民,特别是青年观众,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观众走进车库美术馆,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