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发现|反其道而行之,他们为什么奔向那些冷门旅游地?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林千惠
不计划、不打卡,背着旅行包,走进不知名的小城市,探索冷门景点。最近,一些年轻人解锁了反向旅游这一旅行新方式。避开网红打卡地,绕开人流聚集处,他们将行程颠了个倒,驶向那些小众目的地。离开人群,前往各种好玩地点,从人流少却展品极佳的博物馆,到名不经传的景点,他们流连忘返。
在小红书,“反向旅游”“我要反向旅游”各类话题总浏览量约有3亿。1.7万篇讨论反向旅游的笔记,网友们惊喜“挖宝”各类冷门好玩景点,分享属于自己的独家旅行记忆。而短视频平台上,反向旅游话题拥有1.8亿次播放量。反向旅游正带给年轻人别具一格的奇妙体验。这群年轻人为什么喜欢反向旅游,又到底收获了哪些乐趣?
网络截图
※ 避开人挤人,探索新奇景物 ※
“反向旅游会让我有种发现新大陆,自己探索的感觉,去目的地其实比到达了目的地本身更让我激动。”24岁的上海上班族陈文静说。近来,她已经厌倦了打卡热门城市和网红旅游地,总觉得旅游流程程序化,激不起兴奋感。而她初次反向旅游的契机很偶然,一次她看了贾樟柯的一部电影,认识了重庆奉节。抱着好奇心,陈文静坐了火车,到这个当时在网上几乎没什么旅游攻略的小城市去玩了一圈,把电影里的场景走了个遍。
自那次以后,陈文静一发不可收。按她的话说,就是体内“冒险”的基因被激活了,她爱上这种探索新事物的新鲜感。周末想出去玩,她就会看看哪些地方离上海近,坐高铁或飞机能两天来回;遇上长假,她就会跑得更远,当然还是挑那些冷门旅游地。五一假期时,她就去了大西北,避开到敦煌旅游的众多旅客,她一口气跑了宁夏的银川、腾格里沙漠几个地方;平常周末,她到温岭的小村庄看海,跑进江苏盐城的中华麋鹿园欣赏麋鹿,一天或两天来回,行程刚刚好。
腾格里沙漠。受访者/图
而27岁的白领小李选择反向旅游,是因为“人实在太多了”。“本来想去旅游,结果人挤人,什么都没玩好。回到家一想,我出门到底是为了干嘛呢?”小李抱怨说。一次国庆长假,她去了重庆,结果在解放碑被堵得水泄不通,回家后她就决定转变思路,到人少一些的城市去看看。最近一次她就到了湖州,南浔古镇、衣裳街、小西街……把当地能逛的地方都逛了个遍。“当地的节奏很缓,人都很惬意。”身处其中,她也难得放松,回家以后,压力也觉得减了不少。
※ 旅途性价比超高,享受小众特色 ※
“反向旅游的魅力之一,所有的东西都是未知的,你不知道你会看到什么,全都很有新鲜感,总能碰到惊喜。”陈文静说。她和朋友去参观宁夏的西夏博物馆,去之前,因为没看过相关介绍,网上对博物馆介绍不多,她们也对博物馆毫不了解,没对这趟旅程抱太大期望。结果到了现场,发现博物馆很大,配套设施健全,工作人员也非常专业。看完博物馆的文物后,她们去坐游览车,游览车在贺兰山脚下开着,两边是一望无际的荒野,巨大的西夏陵缓缓靠近,景象十分震撼。
去宁夏这一趟,陈文静算了一笔账,加上机票、酒店钱,总共花了三千多元。这在她的旅行史中,算很有性价比的一趟。她既看到了沙漠,也阅览了不少珍贵的古代文物,十分满意。“节假日出行总逃不过路费、酒店的坐地起价,但其实很多人文建筑、自然风光都是有类似点的,去人更少的地方,可以找到平替。”她说道。这也是她觉得反向旅游的一大优点,以更便宜的价格,获得更佳的体验。
而上海上班族小管在反向旅游中,各个小城的独有特色令她久久难忘。“江浙大大小小的城市,离上海车程在三个小时左右的,我应该都去完了。”她笑说。在热门旅游地,许多商业点的东西难免同质化。“比如一些热门城市的小吃街,你会发现重复性比较高,都在卖烤鱿鱼、章鱼小丸子之类的。”但小城市商业气息不重,售卖的东西会更有特色。像在宜兴当地的小吃街,就有许多手作美食系列,比如商家自己熬的红糖珍珠奶茶,做的菜饭、梅花糕、瑞士卷,都充满家常气息。
宜兴当地的菜饭。受访者/图
※ 设施并不完备,放低期待值 ※
“去麋鹿公园那次,我们出园时,忽然来了一阵雾,整个园区笼罩在大雾中,麋鹿们就远远站在雾里抬头看你,好像走进了电影里,美得不像话。”说到去盐城的中华麋鹿园那次经历,陈文静感慨其美丽梦幻。不过美虽美,去的路上,她和朋友吃了一番苦头。到了当地,她们才发现没有旅游专车。因为没车,两人跟着网上稀少的攻略坐公交车,莫名其妙绕进一个村里。陈文静和朋友只好一家一户敲门,和只会说方言的当地村民乱比划,最终一位好心的村民骑车,带她们到了公园。而那时已到下午,离关园时间还有两三小时。玩了没多久,陈文静和朋友就得出来。“算是差点‘翻车’吧。”她说。
中华麋鹿园。受访者/图
更小众的旅游地点,通常也意味着各类基础设施相对不会那么完善。小李也踩过类似的雷。她遇到过等班车等了一小时、打车打不到等情况。她建议,最好在出发前查查其他人的发帖,或问问当地朋友,做好心理准备再出发。而小管细心地指出了公共设施和商业设施的问题:“洗手间的分布可能没那么多,想找一个便利店,也不会很多,更多是小商铺。”不过,她觉得更大的问题是攻略,去小众城市攻略少,甚至没有攻略,得自己动手。有时要是没有当地朋友带,会不知所措。像小管很爱吃美食,去浙江新昌县玩,如果不是有同事是新昌人,她自己很难深入了解到当地特色菜肴。
此外,小李还建议在反向旅游前放低期待。“有些地方不因为旅游出名,是因为当地确实没什么好玩的,风景、美食不如热门城市。”她说道。去了以后发现景点少、店铺少,这种情况不在少数。同时,“小众”“冷门”的界限也很难定义。网络平台的冷门小城推荐多了,也会变热门。个人以为自己去的是小众城市,结果失策。比如国庆期间她去了江苏高邮,以为能避开人流,但景区游客比她想象得多许多。
== 专家观点 ==
“反向旅游”其实是“正向旅游”
“反向旅游其实是正向旅游。”在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顾晓鸣看来,反向旅游具有积极意义。旅游的本真就是个人化的体验和发现,个人探索未知的地点,了解风景、人情、风俗文化,进行独到的发现。但随着时代变化,旅游变成了一门产业,风景和活动被打包成产品交给旅游者。
“如此,你舒适和快乐的体验,其中的个人发现就少了。”他说。而通过反向旅游,个人可以寻找已经成熟的景点和网红的景点以外的东西,十分值得称道,并可以在朋友之间、网络中进行交流,并显示自己的独特个性和旅游的志趣,艺术气质和高品质的生活轨迹。
他表示,反向旅游的趋势,显示了年轻一代旅游者超越一般旅游产品的新旅游形态,而通过在互联网上分享的反向旅游笔记、摄影等,年轻旅游者还可以相互激发,创造无穷变化的景观和旅游吸引物。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林千惠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