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发现|用“塞尔达传说”般的寻宝模式打开一座城市,会有什么惊喜发现?这届年轻人忙着在城市里“寻宝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文、视频 杨昊霖/剪辑
在城市的某个不经意的角落里埋下“宝藏”,将藏宝线索发布在网上供人解谜寻宝……继Citywalk之后,一种特别的旅行方式“地理藏宝”(Geocaching)走进了年轻人的视线,它同时还是一种结合了探险、寻宝和导航技能的全球性户外娱乐活动。近来,不少年轻人热衷在城市里“忙忙碌碌寻宝藏”,这一玩法不禁让人想起了曾经风靡全球的《宝可梦GO》,也有人称其为现实版的《塞尔达传说》。
“用玩游戏的态度在陌生的城市里发掘惊喜和精彩”“重新认识了自己生活的城市”“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动脑筋、增加运动量”在设计平台上,年轻人分享了各式各样喜欢地理藏宝的理由。不少人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在本以为熟悉的城市里发现了很多隐秘的角落,而外来游客也能在千篇一律的旅行攻略之外,深入感受当地的文化和不同风貌。如果换一个视角,习以为常的生活也能像电子游戏一样神奇和有趣。
网友分享的藏宝盒
什么是地理藏宝?
你能寻到什么宝?
地理藏宝究竟是什么?简而言之,是一个“藏”和“找”的户外游戏。藏宝者会将“宝藏”藏在某个不易找到的藏点,然后,将藏点的坐标和相关信息通过藏宝平台进行发布,这些信息可能是一个坐标,也可能是一个谜题或连环谜题,需要意义破解之后才能顺着线索去找寻宝藏。任何感兴趣的网友都可以使用GPS设备或是拥有GPS功能的手机,通过提示信息去寻找宝藏,但即便破解了所有谜题得到坐标后,也不一定能顺利找到宝藏。
宝藏通常不是实物,可能是一句温暖的话语
有的被藏在街头不起眼的广告牌下,有的被塞进了石头缝里,甚至还有高阶宝藏会藏在海里或者悬崖峭壁上……不仅藏点千奇百怪,藏宝盒还常常被施了“障眼法”,有的可能会伪装成岩石、砖块、鸟屋或其他日常物品,可能会伪装成一根螺丝钉像模像样地“拧”在路边的栏杆上,也可能被做成一个门把手插在破木板上。
而所谓的藏宝盒通常是一个小容器,寻宝者需要在容器中的纸条日志上“签到”,这张小纸条将一直被保存在容器中,记录着藏宝者和所有成功寻宝者的信息。在藏宝盒里,往往没有实物宝藏,更多的是藏宝者留下的一句话或者一段故事。如果发现有实体礼物,寻宝者可以选择带走,但同时也需要留下另外的礼物作为补充。
藏宝平台上的藏点信息
地理藏宝再次“翻红”
旅行的新意戳中年轻人的心
其实,地理藏宝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游戏,但在疫情后,随着CityWalk的大热,地理藏宝也在社交平台上再次“翻红”,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互不相识的猎奇者们,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着他们在世界各地找寻“藏宝盒”的经历。
在很多游客看来,上海是一个旅游“查重率”很高的城市,大家都在差不多的地方打卡拍照、排队吃饭,旅行好像变得越来越相似。为了避免经历一次毫无新意的旅行,前不久,视频博主康哟喂在上海旅行时,就通过地理藏宝的方式体验了一次“新概念旅游”。
在一个名为“上海的过去和现在”的寻宝信息中,康哟喂需要通过解密7条线索才能找到宝藏,比如城隍庙屋顶上有几条龙、穿过九曲桥需要转几次弯等,在完整获取7个数字信息后,才能得到宝藏最终的坐标。然而,康哟喂发现,在这个游戏中,找到宝藏有时比前期解谜更困难,他花了很久时间也没能找到宝藏,遗憾地在最后一步以失败告终。但康哟喂认同,地理藏宝最有趣的是形式和过程,比如,通过这次探秘,他才知道九曲桥竟然不止“九曲”而是有15个弯这样的“冷知识”。
博主康哟喂模仿雕像的姿势,45°仰望天空,找到的宝藏就是此时他眼中的风景
在3天的上海之旅中,寻宝虽然并不轻松,但意外发现了不少城市秘境,比如有一个宝藏需要在寸土寸金的陆家嘴中心绿地找到几尊雕像,然后模仿雕像的姿势,45°仰望天空,所谓的宝藏就是此时寻宝者眼中的风景。每个藏点都充满了奇思妙想,康哟喂甚至还在上海“穿越”到了埃及,他跟着寻宝信息按图索骥,竟然在长兴岛的角落发现了一个荒废已久的“埃及主题乐园”,甚至是当地人也鲜有耳闻。
“宝藏本身并不稀奇,重要的是寻宝路上看到的风景。”康哟喂的这趟旅行,不仅在网红街区发现了意外的细节,在摩天大楼底下偶遇清净的宝地,如果没有网友埋下坐标,他就不会看到上海也有惬意的海和魔幻的遗迹。“很多玩家都在尝试通过这个游戏,向国内外游客展示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一路找到的这些被称为宝藏的小纸条和眼前真实的文化遗产,让我觉得这一趟值了。”在康哟喂看来,换一种思路去旅行有“奇效”,让他了解了不少当地的历史和文化,虽不算深入,但这一路上的风景和沉浸式的探索,与网友跨时空交流,都让这次旅行更加特别,也让自己玩得很开心。
较为少见的高价宝藏
女博士开发中国版地理藏宝
让更多人体验“藏宝社交”
旅行爱好者曹文芳曾留学过3个国家,独自旅行30多个国家。2017年,当她在意大利帕多瓦大学读博期间,偶然发现了地理藏宝的玩法,这种新奇的寻宝体验让学习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曹文芳觉得十分“对味”,这也在她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
回国后,曹文芳来到深圳发展,她发现,地理藏宝虽然在国内的知名度不高,但仍有一群忠实玩家活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埋下了成百上千个藏点。可惜,由于国外平台使用的是谷歌地图,在国内的定位存在500米左右的偏差,大大影响了游戏的体验感。于是,曹文芳就决定结合自己的专业所长,开发一个中国版的地理藏宝平台,并搭配国内的地图软件提高精确度。
曹文芳为其取名“趣找”,小程序在今年4月上线。为了避免有人不是藏宝而是埋“雷”的行为,曹文芳还特意为游戏设定了一个门槛,想在趣找平台进行藏宝的人,需要向平台购买一个价值3元的“趣找盒”,里面包含了收纳宝藏的透明管、可供打卡记录的纸条以及一支笔。曹文芳告诉记者,由于出售“趣找盒”不为赚钱,只为过滤一些“乱入者”,因此她制定的售价很低,还自己倒贴钱为购买者包邮,用曹文芳的话来说,是在“为爱发电”。
老师为学生设计课外寻宝活动,让他们在过程中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
趣找的主要受众集中在20至30岁的年轻人,但曹文芳却意外发现,这种玩法还得到了孩子们的青睐,他们不带任何目的,纯粹是享受藏宝、寻宝带来的快乐。因此,她在平台上看到来自各地的小学、中学老师,将地理、文化、历史等学科知识融入其中,为学生们设计成课外活动,让他们在解谜寻宝的过程中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
比如来自浙江丽水龙泉市的一位老师,在多处藏点信息中,留下了对家乡的描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我们拥有了青瓷与茶。一抹天青,一味茶香。瓯江旁,下午两点的阳光,雕塑影子的前方,天青色等烟雨……”给出的线索则是“请观察石牌坊中的地名是否正确?应该怎么写?”“请站在石牌坊下,向西侧看,在视野范围的最高点处,是何人开发?”等。“我们这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小城有着非常多自然人文旅游资源。 如何让这座宝藏小城被更多人看到?”老师还结合寻宝活动不断启发学生思考。
这份对家乡的情怀让千里之外的曹文芳也颇为感动,“说实话,正是通过这位老师发布的信息,我第一次知道龙泉市的存在,进而了解了龙泉的历史文化,更让我意识到,地理藏宝的游戏也是一个能很好展现文旅结合的方式。”
寻宝者分享藏点信息和寻宝心得
趣找的口号是跨越时空的礼物,曹文芳认为,这是一个很有生命力的游戏,玩家可以通过寻宝找到十几二十年前被埋下的宝藏,“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浪漫的故事,这个游戏是需要经过时间沉淀后才能看到价值和意义。”
在曹文芳看来,寻宝不仅仅是简单地找东西,它还蕴含着丰富的社交互动和团队合作的元素,参与者在寻宝过程中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同时也能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我发现,我们中国人其实更喜欢大家一起玩,所以,有别于以往的地理藏宝玩法,我在小程序的设计上增加了‘活动’页面,方便大家邀请好朋友一起来参加寻宝活动。”因此,曹文芳在不断的迭代中,尝试结合英语角、飞盘、撕名牌、露营、社交等多种玩法,希望参与者能在活动中体验有趣的“藏宝社交”。
博主在日志纸条上打卡
== 专家观点 ==
由过去的游戏与当下青年的兴趣结合而成
要形成普遍性旅游形态仍有距离
地理藏宝的玩法为何会赢得年轻人的青睐,且成为他们在旅行中探索城市的“妙招”?对此,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旅游学系教授顾晓鸣认为,这种将旅游和游戏结合的方式,包含着把发现宝藏的每一个奇妙的时刻,作为真正的旅游吸引物,由此带来的开心、惊喜和发现的乐趣,含有很深的哲理。“其实,很多人小时候都玩过类似的寻宝游戏,这种过去的游戏与当下青年的兴趣结合起来,是一个奇妙的现象。”顾晓鸣说。
“通过寻宝的发现,年轻人进而发现了城市里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观,可以说,这种对于风景的发现,是藏宝者和寻宝者互动共创的。因此,这种旅游是动态的相互策划、相互创造、相互延伸,是一种非常好的机制。”在顾晓鸣看来,室外和野外作为发现的场景,不仅为体验者们拓展了地理景观的感知和知识,还开掘了旅游的“味道”。
那么,地理藏宝的模式在未来是否能与旅游产品进行结合和衍生呢?顾晓鸣认为,地理藏宝这种游戏形态更适合个人,或是团建、学校活动等场景,但要变成一种普遍性的旅游形态,需要解决复杂的交通管理以及产品化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他建议,可以让大家先创造起来,相关的规划和规章制度后续再跟上。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文、视频 杨昊霖/剪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