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95后互联网青年于然:杨浦滨江是我们放空的“后花园”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吴恺/图、视频
毕业后有3个月的时间,95后互联网青年于然有过一段求职空窗期,倘若不是在上海工作的朋友的一次迪士尼之旅的邀约,她和魔都也许无法产生如此深的链接。
2018年迄今,她是在流利说QC客服部做数据运营的工程师。在这家互联网企业,她已经奋斗了6年。这6年来,她不仅见证了企业欣欣向荣的发展,更感受到了这座城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杨浦工作生活真的很幸福。”8小时之外,她爱抢young剧场的脱口秀演出票,爱漫步距离公司不远处的杨浦滨江打卡点,爱下楼到园区里参加“白领午间一小时”活动;8小时以内,她感受到来自同事们的友好帮助。
◇ 在这座城安居乐业,感受杨浦的“青”元素 ◇
身材有些微胖,一身大短袖大裤衩,普通是于然对自己的标签。她也是千千万万互联网青年的缩影。
从浙江传媒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后,她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有3个月的时间,她待业在家,辗转求职。
“要不要到迪士尼来玩,散散心?”朋友的无心之邀,让她萌发了一个念头,“上海是大城市,不如投简历试试。”
幸运的是,她同时收到了多份Offer,上大学时就是流利说忠实用户的她来到了杨浦长阳创谷,入职心仪的公司。
“我记得面试那天下着暴雨,打车的路上,在车里像坐船一般。”前不久上海刚经历了台风天,她突然想起面试时的这段经历,感叹这几年来,上海的城市基础建设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锦州湾路上的公租房是她现在安居的地方。初到上海,她就以个人名义申请入住,但因为房源太过紧俏一直没能如愿。今年公司刚好有名额,4月份她成功入住这个毗邻公司的一室户的公租房,每个月的租金只有2800元,比之前租的自如的房间便宜了不少。
“社区里都是年轻人,我们有自己的楼道群,有闲置物品交流群。这里的房间不提供冰箱和洗衣机,前面的租客走了将闲置物品转卖给下家。颇有点大学校园的感觉。我很喜欢这里的氛围。”于然说。
于然的同事很多是上海本地人,她在生活工作上遇到的麻烦事,同事们会很热情地帮忙,让她感到了这座城市的温度。流利说的党总支书记高雅倩是于然的部门负责人。有2年春节,于然因为各种原因没回老家,高雅倩专程带她去迪士尼游玩。参加党支部会议的时候,要求穿白衬衫,平时着装休闲的她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服装,部门里的小姐姐会热心地借给她自己的衬衫。“上海人真的很热情,这和我之前在互联网上看到的对上海人的评价完全不一样。”这是于然对上海人的印象。
午间一小时,于然最喜欢参加长阳创谷组织的各种白领兴趣活动,比如制作口红、调香水、瑜伽等。于然告诉记者,杨浦有个young剧场,前身为杨浦大剧院,最近时常有知名脱口秀演员到那里演出,非常火爆,买门票需要靠手速。剧场离公司很近,她计算好了路线,一下班就能直奔剧场,看晚上7点半的演出。“杨浦的文化活动真的很多。去年开心麻花在杨浦连开三个小剧场,带给我们打工人下班的快乐。有一次,大桥街道的老师还送给我们《永不消逝的电波》的舞剧票,演出太震撼了。”
◇ 人民的小小建议在这里落地,漫步不用再带水杯了 ◇
于然在杨浦生活工作的这几年,也是杨浦区作为人民城市理念首提地,快速发展的这几年。作为杨浦的互联网青年从业者,她见证了在杨浦滨江从“工业锈带”转变为“生活秀带”的过程中的巨大变化。
在于然看来,杨浦滨江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人民城市”典范。漫步在滨江边,她可以看到很多充满历史感的老建筑,经过那个酷似“木盒子”的展示馆,这里原来是祥泰木行,现在变成了年轻人休闲、学习的好地方。指着沿途一个个公共设施,她耐心地讲解,“你看,这里不仅保留了工业时代的印记,还融入了很多现代生活的元素,比如水管状的路灯、仪表盘装饰的长椅,这些细节既美观又实用。”
5年前到杨浦滨江慢跑、骑行,她需要自带水杯,如今的她跨上共享单车,骑行10分钟到这里,就可以饮用直饮水。如今的杨浦滨江分布了多个直饮水接水点,水龙头设置成不同高度,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原来,这些悄然发生的变化都是杨浦人民建议征集的成果。此前,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的学生团队沿着滨江岸线徒步7公里,发现存在直饮水接水点数量不足,提出增设,该建议迅速得到落实。
早在2020年9月,杨浦开展了“您发声 我和弦”的主题征集活动,并揭牌成立了杨浦区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在多年的探索和创新下,杨浦形成了“声音在一线倾听、建议在一线协商、成果在一线落地”的杨浦人民建议征集“一线工作法”。
漫步杨浦滨江,可以看到串珠成链的10个党群服务站全部植入人民建议征集功能。在这里,可以看到推动一大批建议转化为空间开发和功能建设的成果,比如象征“船承”的垃圾桶,将老杨浦的工业元素融入滨江沿线,饱含着船厂工人的深情厚谊;如寓意“成长”的接水点,通过错落有致不同高度设置,满足了不同年龄段的饮水、用水需求。
“杨浦滨江不仅注重硬件设施的改造,还非常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于然边骑行边介绍,“现在,这里有超过21万平方米的公共绿地,生态多样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发展。无论是漫步、跑步还是骑行,都有专门的步道供人们使用,这些设施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真正体现了人民城市的理念。”
“杨浦滨江在无障碍设施建设上也非常用心,无论是残疾人还是老年人,都能在这里享受到便利。”骑行片刻后,于然下车在人人屋边上驻足,指了指醒目的轮椅位标识,“这里设有无障碍轮椅通道,可以让残障人士能够轻松到达并享受公共设施。同时,附近的直饮水设施也进行了低位改造,并留有轮椅回转空间,让肢残人士也能便捷饮水。”
让这位互联网青年感动的是,杨浦滨江的无障碍建设体现在方方面面。作为信息数据领域的从业者,她敏锐地发现杨浦滨江的户外大屏建设了智能信息服务系统,包括语音导览系统、手语实时沟通系统以及小程序导览系统。“这些系统为特殊人群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支持和服务,让他们也能享受滨江的美好时光。”值得一提的是,在咖啡屋里,还有无障碍咖啡桌,让残疾朋友们也能在这里享受惬意的时光,感受江景的独特魅力。
◇ 打造了杨浦滨江党群服务体系,步行数百米就有一座小站 ◇
2020年9月,于然向所在的公司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020年11月2日,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建成开放。2024年6月份,于然正式入党。巧的是,就在老馆咫尺之遥,上海人民城市实践展示馆将于近期建成开放。
“展示馆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利用‘电子书架’对展陈内容进行实时更新与专项强化。展示馆以内容常态化更新为契机,不断吸收补充最新披露的‘人民城市’相关史料、文献,并将上海人民城市理念研究方面的代表性成果进行集中展示。”于然介绍说。
于然表示,除了展示馆外,滨江沿线还设置了多个党群服务站点,提供了很多便民设施,比如血压测量仪、人民建议征集箱等,真的做到了为民服务。
杨浦滨江的人人屋是她以前经常去的打卡点。
2019年11月2日,在上海杨浦滨江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并走进这间不足二十平方米的小站,详细询问这里开展基层党建和公共服务的情况。
由于“人”字形木质结构设计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这间小站被命名为“人人屋”党群服务站,不仅是一个可供行人休憩驻足的歇脚地,更是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新阵地,自正式运行以来全年无休,悉心服务党员和群众。
杨浦滨江岸线上的每处景观都能追溯到一个历史悠久的企业,比如位于滨江南段公共空间的“人人屋”是在祥泰木行(始于1902年)旧址上搭建而成,承担着宣传人文滨江、传统文化和城市文脉的重任。
“人人屋”的党建工作最直接面对市民、游客,其所在的滨水区段是塔吊演艺区,驿站时常用于举行文艺表演,以江水蓝天为背景、以木椅长凳为看台、以码头草坪为舞台、体现着工业遗迹与时代潮流、人文艺术与自然风光的交相辉映。
5年前,于然在杨浦滨江漫步的时候,这里的站点还较少,如今滨江岸线上的10处“杨树浦驿站”共同打造了杨浦滨江党群服务体系,使市民和游客每步行700米就能走进一间基础设施齐全、服务温暖人心的小站。
“杨浦滨江的改造不仅提升了城市形象,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作为一名青年,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够见证这样一个伟大的项目,我相信未来的杨浦滨江会越来越好。”于然告诉记者,最近一次到滨江散步,她发现这里有很多叔叔阿姨拿着专业的摄影设备在“拍拍拍”。“这样的场景很美好,希望未来我老了后也可以像叔叔阿姨这样,没事就来这遛弯。”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