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进博共成长|带去深圳的拍立得里,是他和“小叶子”的合影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受访者/图 施培琦/视频
离第七届进博会开幕的日子越来越近,刘盛磊刷着手机时,不时会收到和进博会有关的弹窗。他有一个延续了六届进博会的身份——志愿者“小叶子”,也是至2023年第六届进博会时唯一一名“六年级生”。今年此时,已经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的他坐在深圳的办公室里,作为职场人开启新的人生。勇于挑战,尽责尽力,不断学习成长,适用于曾经的“小叶子”身份,也适用于如今的职场“萌新”身份。
◇ “小叶子”经历让他面对陌生人更从容 ◇
每到11月,刘盛磊总会自动将“进博会”作为月度关键词。2018年至2023年,六届进博会记录了他在上海交通大学大二到研三的生活。首届进博会时,才上大二的刘盛磊是在班级群中看到辅导员转发的进博会招募志愿者消息,他通过面试最终成为储备志愿者。志愿者红色西装、志愿者主题曲《年轻的力量》成了他那年最深刻的记忆。
第二届进博会,刘盛磊是分论坛岗位志愿者,负责分论坛开幕式。第三届进博会时第一次担任虹桥论坛会员联络岗的小队长,协调25名交大同学完成岗位任务。第四届进博会,已是名资深“小叶子”的他定岗在翻译处,值守翻译器的展台。而后两年,作为储备志愿者的他虽然遗憾未在进博会现场服务,但他也成了进博志愿服务的专属解答官,将志愿经验分享给了更多“小叶子”。
至今刘盛磊还记得他第一次作为正式志愿者,在晨曦中带着激动的心情走进国展中心,负责为前来参加分论坛的中外嘉宾指引路线。带队老师的话语犹在耳畔:“虽然你们岗位任务就是站立一下午并做引导,但你站在那里,就是向各国嘉宾展现中国青年的精气神,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如今,刘盛磊的“小叶子”身份被职场新人代替。今年3月,刘盛磊从上海交大毕业,正式告别校园,他选择了深圳这座对他而言崭新的城市,成为荣耀MagicOS产品经理,日常需要收集用户对手机系统的使用反馈,专注手机操作系统的研发与提升,通过研究系统的流畅性,优化AI功能,最终提升用户的手机使用体验。
刘盛磊说,他对上海感情很深,内心更倾向于留在上海,但同时也想让自己有更广阔的平台,选择深圳也是一次新的挑战,“小叶子”的经历对他参加面试有很大的帮助。“志愿服务期间会面对各国参展商、嘉宾,我练就了面对陌生人能从容自信回答问题,这与面试过程中,和面试官的沟通交流是一脉相承的,不会因为紧张突然磕巴,可以自信准确地表达想法。这一点,我很感谢曾经‘小叶子’的经历。”
◇ 珍惜难得的经历,珍惜共同奋战的伙伴 ◇
第七届进博会,3488名会期岗“小叶子”又将踏上征途。作为“六年级生”,刘盛磊分享起自己的经验,“小叶子”在岗时,必须认真仔细地完成自己的岗位任务,带队老师、小组长交代的任务也必须完成,志愿者要精神饱满,积极向世界展现中国青年的形象。
此外,进博会举办地国展中心十分庞大,作为“小叶子”,除了要熟悉各大场馆的主题内容,更要关心洗手间、餐饮店、交通枢纽的位置,这些是展商、观众最关注的问题,很容易被问到。还要注意的是,面对来问询的人,要学习如何礼貌回应,“第一天大家难免都会紧张,可以慢慢调整心态,新的志愿者也可以问问有经验的学长、学姐,进博会志愿者能向各国嘉宾展现中国青年的精气神,要珍惜这难得的经历。”
刘盛磊还想告诉整装待发的“小叶子”们,好好把握机会,通过进博志愿的平台结识志同道合的新朋友,说不定会收获一辈子的朋友。
之所以提到这点,是因为刘盛磊就是在进博会志愿服务期间,认识了一群好朋友,大家一起清晨起床,深夜回校,在岗位上相互帮衬,产生了“小战友”的情谊,进博成了大家共同的记忆。目前他时常联系的“小叶子”有七八人,而今年3月毕业那天,他邀请了第三届、第四届进博会认识的学校同班次“小叶子”参加他的毕业典礼,还用拍立得留存了那一刻的记忆,拍立得也被他带到了深圳。“向前冲吧,小叶子们!珍惜这个广阔的舞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受访者/图 施培琦/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