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话题|年轻人开始养黏菌当宠物?好养吗?存在风险吗?
2024-11-03 青年

社交平台关于黏菌的话题热度很高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朱彬 记者 顾金华 

如今,年轻人开始流行起养黏菌当宠物。不少年轻人晒出了自己培养的黏菌,有的整体通红如枫叶,有的通体金黄似菊,还有的在人为引导下长成了“城市道路规划图”,吸引了诸多关注。年轻人为何爱上养黏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由。而对于不熟悉黏菌的人来说,比较关心的话题在于黏菌作为一种新兴的异宠好养吗、人和黏菌应该保持怎样的距离才算适当等问题。对此,不同人也存在不同的看法。

  新兴现象    年轻人流行喂养黏菌宠物  

黏菌是什么?“黏菌隶属于原生动物界黏菌门黏菌纲,是一种类似真菌的生物,生活史分为营养阶段和繁殖阶段。其营养阶段以多核的、仅有表面质膜而无细胞壁的、可变形移动的原质团形式存在,原生质团以吞噬作用摄取有机物等。从营养生长阶段转入繁殖阶段时,原生质团转变为一个或一群非细胞结构的子实体,子实体的表面或内部会产生孢子。”上海市浦东医院检验科微生物组组长王凡博士介绍。

而“网络视频中常出现的黄色黏菌,主要是刚丝绒泡菌和多头黏泡菌。后者国内少见;国内发现的是刚丝绒泡菌,也是最近年轻人养得比较多的一个品种,但野外找到它的概率比较小。”因拍摄黏菌视频为人所熟知的科普博主曳尾菌说。经过六年投喂实验,她发现刚丝绒泡菌既能选择出自己喜欢的食物,比如燕麦片、蘑菇、面包等,又能根据食物的造型摆出不同的形状,还可以在迷宫中准确判断出食物的位置。在她的镜头下,黏菌不仅是美食家、艺术家,还是一种非常聪明的生物。

2017年,曳尾菌在上海浏岛发现一株刚丝绒泡菌,并带回培养。那时,除了科研机构,国内普通人群体中还没有兴起养黏菌的风潮。她将自己与黏菌的日常互动拍摄、制作成视频,上传至微博、B站等平台后,视频内容收获了上百万人观看,也吸引着普通网友加入到培养黏菌的队伍中。近年来,养黏菌逐渐在年轻人群体中流行起来。某社交平台上,关于黏菌宠物的话题浏览量已达到149万。某购物平台上,这种刚丝绒泡菌在单个店铺的最高销量已超5000件,加购该产品的消费者已超过1万人。

云玥用燕麦粉给黏菌做造型

  正方观点    喂养省心且趣味性十足  

异宠兽医助理云玥,有着五年黏菌喂养经验。关于最初养黏菌的原因,她的理由有三。“一是觉得黏菌的造型好看,二是看它吃饭爬动的过程很有趣,三是觉得挺好养的。”无聊时,她会将燕麦粉摆成了文字和爱心形状,让黏菌爬满食物形成不同的造型。作为一名老手,她在前几年养黏菌时,养死过的黏菌也不计其数。但经过不断学习、摸索,她总结出自己的失败教训,“一般是没有及时打扫更换滤纸导致的。”这两年她已逐渐掌握黏菌的脾气秉性,并得出了一点心得,“养黏菌保持适当的温度、适度,充足的食物以及干净的环境就可以了。”如今,除了黄色黏菌,她还喂养了一种红色黏菌。

95后小刘一开始养黏菌也是“觉得新奇”。不久前,他看到网上养黏菌宠物的视频,觉得黏菌的生长过程很有意思,于是自己也下了一单。才养了十天,他便觉得“挺好养的。”作为一个上班族,小刘最初选择黏菌当宠物还有一个原因是“图省心”。他将黏菌培养皿放在房间柜子里,每天只需要给黏菌投放食物,无需过多操心。

但让小刘真正喜欢上养黏菌是因为“每天下班都会有点惊喜。”最初买来时,按照操作说明书,他上班前先给垫纸浸水让黏菌复活,然后放了两粒燕麦片在培养皿内,晚上下班回家后发现黏菌已经完全覆盖了燕麦片。黏菌越长越大后,他也会给黏菌加餐。“一天喂一次,一次放十几粒燕麦”,现在他的黏菌长得越来越好,铺满了培养皿。

有时候,小刘也会“逗”黏菌玩。他将面包和肉松放在黏菌两侧,观察这位宠物更喜欢谁。当他看完黏菌爬向面包的全过程,他觉得“非常有意思”。他认为,和养宠物人士与其他宠物之间的交往关系一样,这是他与自己宠物互动的一种方式。

近日,宝妈丁女士也给自己四年级的小孩买了黏菌宠物,附送燕麦片、镊子、培养皿、说明书等。黏菌最初是给孩子买来观察用的,希望他能了解黏菌是什么、知道它的生活习性、生长特性,没想到自己也喜欢上养黏菌。当小朋友跟着教程视频自己操作喂养时,她也会在旁边看着。喂养几天下来,她自己觉得养黏菌很轻松、解压,因为不用遛也不用清理粪便,只需要给它喂食,“两三天喂一次麦片,一次两片,就放在客厅没有阳光直射的置物架上。买来一周了,目前还是活的。”

  反方观点    黏菌难养且易滋生霉菌  

同样是宝妈,与丁女士不同,秦女士并不觉得黏菌好养。秦女士今年4月底也给自家小朋友买了两片刚丝绒泡菌菌核,但她介绍,“仅半个月左右,买回来的黏菌便死了。”当时垫纸上长出了黑色的孢子囊。问了专家朋友之后,她才得知这是黏菌的子实体,原因也是没有及时喂食。“2天3夜没有投放食物,就变成这样了。”这是她第一次买黏菌,她表示,短时间内可能不会再养了。

黏菌短期内被养死,并非个例。即便是博物爱好者,茄子对养黏菌也不甚上手。今年六月份,为了缓解压力,茄子便想在办公室养点东西。五六年前她看到曳尾菌的黏菌视频觉得很有意思,不久前在筹备养办公室宠物的事宜时想到了养黏菌。于是她便在网上购买了刚丝绒泡菌,并将培养皿放在了办公室抽屉内培养。

但由于经验不足加上工作,有时无暇顾及喂食与清理食物残渣,培养皿内很快长满了霉菌。将被霉菌污染的黏菌处理后,她一周内又买了一盒黏菌进行培养。无奈培养皿内又陆陆续续滋生了霉菌。“养了一个半月就死掉了,死掉后没再养了。”她说。

在亲身实践了两次之后,她得出的结论是“黏菌不好养”。此前她一直在家里养了蛇这种宠物,但她如今却觉得黏菌甚至没有前者好养。在偶尔还要出差的茄子看来,喂养黏菌对她来说算得上“比较麻烦”。“因为蛇只需要7-10天喂一次,而黏菌一天要喂三五次,若没及时喂或没喂饱,生长状态可能就变差了。”

用茄子养黏菌

  专家    喂养黏菌存在过敏风险  

每位喂养黏菌的人士基于各自的亲身经历得出了不一样的体会。对于年轻人喂养黏菌宠物的现象,12355心理咨询师蔡海超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她看来,年轻人最初养黏菌当宠物一方面是因为过程中无需付出过多精力;另外一方面,他们在喂养、观察黏菌这一生命体的生长的过程中既能带来新奇体验,又能得到治愈。对此她认为,年轻人对新鲜事物抱有好奇心并非坏事,或许能培养年轻人菌类摄影等兴趣爱好。不过,年轻人因好奇和新鲜感喂养黏菌的行为能否持久,她对此持保留态度。同时她也指出,黏菌喂养的安全问题也有待考量。

那黏菌对于喂养人士是否存在危害呢?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采访了科普博主和医学专家,他们对喂养黏菌的潜在影响给出了分析,并对黏菌喂养存在审慎态度。

养黏菌看着省心,并不意味着真得好养。这与黏菌的生长特性和生活习性有关。曳尾菌总结道,“刚丝绒泡菌主要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底下或者木头和房子缝隙里。繁殖时会跑出来,同时其母体死亡。在野外,它可以生长一个月左右。人工喂养的话,存活多久取决于湿度、温度、营养物质等培养条件。”

随着购买和喂养黏菌的人越来越多,王凡博士也提醒消费者,养黏菌虽有趣,但需谨慎对待。“黏菌本身对人类的致病性不强,但在其繁殖阶段,子实体散发的孢子可能会引起部分人群的过敏反应。”王凡博士表示,黏菌的生长环境也容易滋生一些其他有害细菌,如霉菌。“它需要阴暗潮湿的生长环境,而这恰好容易滋生有害细菌。对于老人和小孩等抵抗力较低的人群来说,他们容易受到黏菌生长环境中可能滋生的有害细菌的影响。”

因此,黏菌的养殖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知识储备。王凡博士建议,在养殖前要了解黏菌的习性和养殖方法,并做好防护措施,保持环境卫生。同时,她认为,家长要监督好未成年人培养黏菌,避免他们因一时兴起而盲目跟风。“即使是懂得如何培养黏菌的爱好者,在培养过程中也应当做好防护措施,保持环境卫生,并不建议有过敏体质的家庭培养。”

曳尾菌也建议小朋友应该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喂养操作,以免操作不当造成损失。但部分家长对于黏菌也是一知半解,甚至了解颇浅。

  喂养建议    定期喂食与及时清理  

对于黏菌喂养人士来说,应该如何规范喂养呢?曳尾菌向记者提供了培养的说明方法。首先,及时喂食,每天喂食3至5次,每次投喂几片燕麦,否则黏菌饿久了可能会死亡。喂食后加几滴水水保持培养环境湿度。喂食后及时清理,否则食物残渣容易滋生霉菌。她进一步强调,黏菌在第一周很容易繁殖,必须严格避光,最好保持黑暗环境。第二周起,让黏菌吃饱即可。

曳尾菌解释为什么让黏菌吃饱非常重要,“黏菌主要是在饥饿濒死的状态下,才会想要繁殖,传播更多的孢子。因此,如果人工喂食的话,感受不到饥饿并且在阴暗的环境,那么黏菌就不会变成子实体散播孢子,也不会对人体产生太大的影响。”

“但现在还有越来越多人在购物平台倒卖黏菌,质量良莠不齐。”曳尾菌还提醒新手饲养员警惕劣质黏菌,劣质黏菌的复活率较低。她提示,有三种方法可以判断购买的黏菌是否属于伪劣产品。

“首先,买来先给黏菌加水。加完水三四个小时,黏菌便会有复活迹象。没有动静的黏菌便是劣质品。其次,加完水后,若黏菌掉色致垫纸变黄,那么这样的黏菌也属于劣质黏菌。最后,黏菌买来后,消费者还可观察菌核内是否存在食物残渣。若食物未除干净,加水容易导致食物发霉,而发霉对黏菌生长也会产生影响,霉菌如果生长茂盛可能会吞噬黏菌。这样的产品也不合格。”曳尾菌表示。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朱彬 记者 顾金华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