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成立古镇保护发展联盟,探讨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新范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浦东新区新场古镇,正与周庄、同里、西塘等江浙11个古镇联合申报“江南水乡古镇”世界文化遗产,以此为契机,11月5日,浦东新区成立古镇保护发展联盟。记者从当天在新场古镇召开的首届“江海之间”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浦东研讨会上获悉,汇聚文物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各古镇的申遗负责人,浦东正在探讨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的新路径、新范式。
研讨会上发布的《新场古镇申遗主题报告》显示,新场古镇1.48平方公里,历史文脉要素丰富,现存15万平米古建筑、98处优秀历史建筑、68座古仪门、2000米老街、1200米明清石驳岸、59处区级以上文保单位(点)和浦东派琵琶、锣鼓书、江南丝竹等国家、市级非遗。约1.4万名居民依然生活在这“活着的古镇,原住民的家”。这里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见证了璀璨浦东的光辉历程,这里又像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少年,满怀梦想,亟待扬帆起航。
2019年,新场古镇作为上海市的唯一代表,与江浙地区古镇共同申报“江南水乡古镇”世界文化遗产,该项目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近年来,新场古镇每年接待客流已经从200余万人次迅速跃升至700余万人次。
据介绍,新场古镇申遗启动以来,浦东专门成立新场古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联席会议,统筹协调古镇保护开发建设综合事务,形成集聚全区合力的推进机制,同时对标联合申遗任务清单,完成制订《浦东新区江南水乡古镇保护办法》,组织实施后市河花园考古及修复,专项排查、修缮和保护9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实施古镇风貌区水岸景观优化提升等。
目前,按照新版《实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操作指南》要求,浦东又加快对申遗清单进行重新梳理,调整优化为申遗规定的7大任务、19个指标、32个项目,并相继从专业和技术层面将其细化为行动方案。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常务理事曹永康认为,古镇联合申遗,关键在于价值的归纳和体现,要坚持保护性开发,在城市有机更新中保护整体风貌、街巷肌理和生活气息。“比如说我们的古镇这种空间形态,它的风貌、里面重要的这些文物,其中还有活态的,里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的原住民的生活,这些其实都是我们遗产价值的共同组成,他们能不能够妥善地或者说可持续地被保护好,这个是我们申遗工作的一个重点,通过申遗能够让他们在这里头安居乐业,保持他们原住民的生活的形态,这也都是我们要去做好的工作。”
以新场联合申遗为契机和载体,当天正式启动的浦东新区古镇保护发展联盟,将新场古镇、高桥老街、川沙中市街、三林老街等浦东8处重要历史文化风貌区,纳入一体化保护发展联盟,打造全域古镇保护品牌矩阵,显著提升全区文脉保护能级。
活动上,一批文保专家获颁新场古镇申遗顾问聘书,新场盐文化馆、浦东派琵琶馆开馆揭幕。其中,新场盐文化馆展示的“海滨古盐文化”,是新场迥异于其它申遗古镇的重要文化特征,对于拓充“江南水乡”申遗主体的文化概念及内涵边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挖掘江南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的深远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