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制剂、特色疗法、功效香囊......百年中医非遗流派夏氏外科再现进博会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郭容/图、视频
11月8日,在进博会新闻中心的非遗客厅里,让记者朋友们记忆犹新的百年中医非遗流派夏氏外科再次来到进博会场非遗客厅馆内展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展品中除了流传百年的夏氏外科老物件(百年老药箱、老号票、老处方等)外,夏氏外科优势病种特色疗法相关的院内制剂、外用制剂以及特色文创产品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体验。
夏氏外科源于浙江德清,由夏松泉创立,形成于清朝中晚期,距今约180余年。 半个世纪以来,曙光夏氏外科门人守正创新,不断光大门派,先后涌现出柏连松、孙世道等著名医家。2012年“夏氏外科外科疗法”被列入“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非遗客厅内,夏氏外科第五代传人、曙光医院传统外科副主任周绍荣为参观者现场做科普介绍并展示夏氏外科消瘿散结膏、疏气解郁穴位贴等外用制剂的使用手法,并现场演示疏肝散结穴位保健手法,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前来体验学习。同步展示的还有曙光医院特色院内制剂:主治甲状腺结节的消瘿合剂,疏风散热、化痰消肿的银蒡痰毒合剂,治疗黄褐斑的丹芩消郁合剂,治疗湿疹的祛风利湿合剂等,各有专效的院内制剂一直以来是患者们口口相传的“法宝”。此外,特色文创“疏气散结香囊”,科学研制、小巧可爱、便于携带,备受欢迎。
曙光医院皮肤科杨莉莉副主任医师现场向宾客介绍并展示了夏氏外科特色疗法“耳穴压豆——中医美容”。传统中医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人体十二经脉皆汇聚于耳。耳朵上对应着93个穴位,身体的器官组织都分布在耳朵的对应反射区域。将王不留行子贴压于耳廓穴位,给予适当的捏、揉、压、按,使其产生痛、胀、麻、酸等刺激反应,通过刺激脏腑在耳廓上的对应穴位,达到运行气血、抒情达志、调节脏腑、平衡阴阳的作用,从而实现祛痘、淡斑、抗皱等美容效果,同样吸引了众多宾客前来体验。
荣获2023“非遗新体验”国潮文创设计大赛中医药赛道最佳作品奖和最具潜力奖的“海派夏氏外科箍围药套装盒”在场馆内首次展出。“箍围法”是海派夏氏外科非遗外治法之一。箍围药粉经湿调,可辨证治疗疖肿、痤疮、丹毒等体表感染性、过敏性疾病。“海派夏氏外科箍围药套装盒”分为上下两层,分别内含箍围药粉及调制工具、器皿,并附有通俗易懂的操作文案。产品外观精美,承袭中医古药箱、药罐、文案之古风,可作为百姓日常居家操作夏氏外科非遗技术的常备物品。
同样备受关注的还有中药护肤美容产品,精华面霜、沐浴露、精华乳、保湿乳等品类丰富的护肤品很是吸睛。据专家介绍,“中医美容源远流长,早在清代吴谦所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就有保湿润肤理念的提出,并有‘润肌膏’处方记载。有皮肤问题的患者内服治疗之外,平时还要注意保养皮肤。”张慧敏介绍,我们将传统方子中的有效成分与现代工艺相结合,比如润肤产品中加入苦参、甘草,这些是夏氏外科治疗湿疹的常用药物,体现了中医扶正祛邪的理念。
11月7日,恰逢立冬节气,冬主封藏,秋冬养阴正是使用膏方调补的重要时机,曙光医院海派膏方团队再次来到进口博览会的非遗客厅,向世界宾客展示中医药养生智慧。本次进博会膏方文化展演,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传统医学科主任窦丹波教授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张晓天教授带队。这也是曙光医院携“海派膏方文化”第四次进驻进博会的非遗展厅,持续受到海内外宾客的欢迎与好评。
“今年是曙光医院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驻进博会非遗客厅的第四年,石氏伤科、海派膏方、杨氏针灸、夏氏外科等多个国家及上海市非遗项目在进博会上展示、宣传,让更多人认识中医药、体验中医药、爱上中医药,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曙光医院党委副书记郝微微表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郭容/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