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性与诗意中《春之祭》迎来中国首演
2024-11-15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泥土中肆意挥洒的野性与诗意,奠定了舞蹈界顶流皮娜·鲍什经典名作《春之祭》的基调。作为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2024年度压轴重磅项目,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作品《春之祭》(非洲版)将于11月15-17日在国舞剧场的舞台上与上海观众见面。这也是该作品的中国首演,全国仅此一站。

在此次演出中,观众不仅能看到皮娜·鲍什创作成熟期的舞蹈剧场作品《春之祭》,还将看到极少上演的皮娜早期编导的独舞作品《皮娜的独舞1971》,以及年逾八旬的“非洲当代舞之母”杰曼·阿科尼登台演绎独舞作品《礼敬先祖》。11月14日晚,国舞剧场举行了一场《春之祭》公益对谈,邀请舞蹈爱好者与该剧主创一起畅谈当代舞的艺术生命力。

  非洲野性力量再现皮娜·鲍什传世名作《春之祭》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编舞家之一,皮娜·鲍什以其打破常规的编舞和颠覆性的前卫表现手法引发了舞蹈领域的重要艺术变革。她所确立的“舞蹈剧场”,融合舞蹈、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深刻影响了世界舞蹈的发展。而她编导的作品更是所有现代舞学习者所必看的“教科书级”作品,被不断搬上舞台,为世界各地观众所追崇。

《春之祭》是皮娜·鲍什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974年,作品中,皮娜以独特的视角重新诠释和艺术演绎了原始部族迎接春天的祭祀之礼,将原始仪式的力量与人类的情感冲突相结合,呈现出一部具有革命性的舞蹈作品。

2019年,德国皮娜·鲍什基金会、塞内加尔非洲传统与当代舞蹈国际中心及英国萨德勒之井剧院联合复排了这一经典之作。来自非洲不同国家的35名舞者集合在塞内加尔,在乌帕塔尔舞蹈剧场三位艺术总监的指导下,将各自对祭祀文化的理解融入到《春之祭》中,用非洲大陆的狂野生命力,去诠释与回应皮娜在1975年对生命与艺术的叩问:“当你知道自己即将死去,你会如何跳舞?”2023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的纪录片《起舞的皮娜》曾完整呈现了《春之祭》(非洲版)的创作过程。影片最后,舞者在海滩边肆意起舞的画面曾打动了无数上海观众。

如今,这部独具风格的艺术作品从非洲海滩来到上海的舞台,即将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迎来它的中国首演。重达数吨的泥土届时将铺满国舞剧场的舞台,32位非洲舞者在泥土上纵情起舞,直至身上沾满汗水和泥土,为上海观众展现一个富有生命力和野性诗意之美的舞台。

  主创解读“每位女性都有选择的权利”  

此次的《春之祭》演出共由三个作品组成,分别是由皮娜·鲍什编舞的《皮娜的独舞1971》《春之祭》(非洲版)与杰曼·阿科尼的独舞《礼敬先祖》。

尼日利亚舞者普罗菲特·拉基感叹自己参演所经历的人生挑战。“在家乡,许多人认为职业舞者是一个玩笑,而我是大家庭里唯一一个从事艺术事业的成员。演完《春之祭》后,我终于得到了爸妈的认可,让我有更多勇气与偏见抗争。”

《春之祭》(非洲版)中,许多非洲演员从未受过古典芭蕾的正规训练,如何将他们融入皮娜的作品之中?复排导演克莱门汀·德卢伊透露:“我们白天在教室排练,晚上踩着泥土舞蹈,演员经常会意外摔倒。人类身体的脆弱性在一次次摔倒中显露出来,而这也是《春之祭》想要表达的要素之一。”她认为,虽然剧中女性是被献祭者,但是我们不应该有这种被害者思维,这是她主动而为之,每位女性都有选择的权利。

记者了解到,除了精彩的演出之外,在此次《春之祭》演出期间,国舞剧场还将同步开展多场免费公益艺教活动。其中既有深度对谈,重温皮娜·鲍什的艺术生涯与成就,探讨舞蹈剧场《春之祭》作品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及选择非洲舞者复排的意义;也有非洲舞者带来的舞蹈工作坊,借鉴非洲当代元素和原始自然主义等风格,给上海观众带来全新的艺术视角与体验。通过一系列公益艺教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广大观众可以欣赏到世界级的舞蹈艺术作品,同时也可以近距离感受舞蹈背后的艺术文化与多元视野。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