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体验青年创“益”,2024上海青年风尚节走进静安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孙琪/文 吴恺/图、视频
11月的午后,位于静安寺地铁站的漫选空间内,一场别开生面的上海青年风尚节走进静安专场活动吸引了众多来来往往的青年驻足。青年人在此沉浸式体验视障、听障、高龄老人的“世界”,手动学习既传统又时尚的非遗技艺、参与“插秧大挑战”一起倡导青春守护中国粮……人头攒动的现场,青年社会组织带来的青春气息弥漫在每一个角落。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活动现场的公益市集入口处,印着“青春守‘沪’中国粮”字样的展板吸引了众多青年的目光,大家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卷衣袖,挽裤管,弯腰俯身“插秧”和“割稻”,感受农耕的辛劳与丰收的乐趣。现场还开展了围绕节粮爱粮相关的知识问答,悄然间许多人理解即使在粮食增产丰收的年代,也要杜绝舌尖上的浪费,争做“光盘侠”,不做“必剩客”,厉行节约方为“新食尚”。
青年人的热情如同秋日般温暖。在主办方设立的“‘你真的了解他们吗’视听障人士和高龄老人体验区”,参与的青年们迎接了一场特殊的“挑战”。这里工作人员为体验者准备了一系列特殊的道具:穿上重达10公斤的“马甲”,体验长者身体的沉重;在肘膝关节戴上限制弯曲的“护具”,体验长者关节僵硬、弯曲困难;在踝腕关节绑上数公斤的沙袋,体验长者肌力减退;戴上特制耳机、眼罩,沉浸式体验听不清、看不见的世界……一通穿戴下来,体验者们瞬间走进了老年人和视障人群的“真实生活”。
当体验者按照工作人员指引,取物、倒水,拿雨伞做拐杖,行走到公益集市完成指定任务,亲身感受身体机能老化带来的不便,立刻提升了对高龄老人的关怀、共情能力。“听不见真的很不便”“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未来的自己”“期待更加无障碍的世界”……体验者们纷纷在留言板上写下真情实感,希望全社会关爱老年人和残障人士。
“找到肚脐上方两指处,右手握拳,虎口顶向上腹部。左手按压右拳,用力向后向上连续冲击腹部5~6次。”上海民安防灾减灾志愿服务中心总干事王永镇及队友来到现场,细致生动地讲解着海姆利希急救法和AED的操作流程与使用技巧,引得一群青年人围观倾听。“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王永镇告诉记者,“噎住、心搏骤停的黄金救援时间只有4至6分钟,而城市救护车到达现场的平均时间为8~13分钟,只有更多人学会急救知识,才能更好地建立‘生命防线’。”参与体验的青年人也是受益颇多,“以前都是在网络报道中看到海姆利希急救法,今天亲自学习了一下,感觉非常有用,这应当成为每个人都学习和掌握的一项技能。”一名参与者说。
据介绍,此次青年风尚节走进静安,围绕“青年公益、传统文化、文化创意”三大板块,通过互动体验、项目介绍、快闪服务等,展示青年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领域的工作成果,这些项目既有古法中药香囊制作等、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也有扭扭棒挂坠制作、非遗漆扇体验等有趣活动。主办方表示,“青年风尚节还计划陆续走进全市多个青年喜爱的热门打卡地,期待有更多青年人了解青年社会组织,并参与到公益服务中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孙琪/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