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人民城市 共享美好生活|“声”入人心!“滴水之音”基层理论宣讲团展示“人民城市理念”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如何打造临港新片区“建设之家”,让他乡变故乡?如何改造小区地下非机动车坡道,从而便民惠民?“我是一名‘新上海人’,也是一名‘老临港人’。”杨俊海是“滴水之音”临港新片区基层理论宣讲团讲师,在宣讲中,他将“人民城市理念”结合群众生活中会遇到的具体案例,深入浅出地分析,提供听众多角度的视角,从而打造群众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2006年,杨俊海来到芦潮港,如今已经在临港成家立业,是芦潮港社区党委副书记、管理中心主任,成为临港新片区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谈及最初为何主动报名成为“滴水之音”基层理论宣讲团,杨俊海说,“2019年,临港新片区挂牌后,我亲眼目睹临港新片区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在基层工作中,我感受到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来协调疑难问题和矛盾纠纷。我希望发挥我历史和地理专业优势,结合临港这片区域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以及自己在工作中的经历和感悟,在企业园区、居民区、学校开展宣讲。通过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增加听众的归属感。”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如何让宣讲“声”入人心?杨俊海在《人民城市理念与美丽申港建设——从申港社区建设看人民城市理念的生机活力》的宣讲中, 以位于临港新片区的建设者小镇为案例,展现小镇本着“关爱工人、服务工人”的理念,围绕“住得舒心、吃得放心、干得用心、办得省心和玩得开心”等“五心”标准进行服务管理,小镇配置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党建教育室、篮球场、电影院、停车场、超市、理发室、洗衣房、健身房、医疗服务站、阅览室等设施,采用物业一体化管理,并及时调研建设者需求,增设健康服务点、开通公交定制班线、免费覆盖无线网络,为临港建设者打造高质量、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实现化“他乡”为“故乡”。
围绕小区非机动车坡道改造项目,杨俊海在宣讲中,将党的创新理论与自身工作相结合,通过一坡道一方案,并组建由社区、居委联络员,驻点监理,居民监督员组成的协调小组,定期召开协商例会,处理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让群众在聆听宣讲中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此外,杨俊海多次走进临港各产业园区,为园区企业职工带来以《临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为题的宣讲,重点讲述临港(芦潮港)地区历史文化、现今南汇新城开发建设情况以及临港新片区远景规划,让党员群众更全面地了解临港、感受临港,结合自身工作和生活体验鼓舞基层群众投身新片区,建设未来城的信心和热情。
杨俊海是众多宣讲团成员的缩影,记者了解到,临港新片区基层理论宣讲团现有宣讲成员58名,均来自新片区机关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高校和社区。“滴水之音”临港新片区基层理论宣讲团成立于2020年8月12日,致力于更好地传递党的声音、奏响时代乐章、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紧密结合临港新片区开发建设的显著成就,进一步凝聚起广大党员砥砺奋进、拼搏进取。宣讲团成员聚焦“人民城市理念”和“新发展理念与新片区建设”等内容集中展示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2024年到目前为止,宣讲团成员已走进社区、企业和学校,结合临港新片区开发建设新形势,开展党的创新理论、人民城市理念相关主题宣讲活动共88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