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河到浦江”遇见记忆里的上海,这个摄影展记录了跨越50多年的光阴故事
2024-11-16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文、图

在弄堂口跳皮筋、三五成群围观斗蟋蟀、用废弃香烟盒刮牌子、提着热水瓶到老虎灶泡开水……一张张老照片像是时代的一段段切片,以生动鲜活的艺术形式记录了上海曾经的光阴故事。11月15日,“海外侨胞故乡行一一从苏河到浦江”旅美摄影家龚建华摄影作品展在位于曹杨新村的普陀区文化馆开幕。这些纪实摄影作品跨越50多年,记录了上海的沧桑巨变,不仅能看到属于南市区、卢湾区的旧时记忆,也能看到苏州河、黄浦江畔的寻常事和温暖瞬间。

在展览中,从一幅幅摄影作品中能看到许多如今已难得一见的生活细节,比如拍摄于1994年的《弄堂行舟》记录的是,暴雨后某个南市区的弄堂因排水不畅变成了“水巷”,小朋友以澡盆为船被爸爸推着在弄堂行舟,倒成了嬉戏的好时光;上世纪90年代的弄堂是孩子们的游乐场,在《打乒乓》中孩子们将两张小桌子拼成一个微型球案,虽然一大一小、一高一低,孩子们依然玩的“扎劲”,说不好世界冠军就是这么练出来的……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跨越50多年,龚建华一直从事纪实摄影创作,坚持用镜头记录上海人的生活。120幅珍贵影像生动展示了上海和普陀的沧桑巨变,展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的普陀实践。

此次展览在新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举办,开幕现场,多位普陀的全国劳动模范也来到现场观展。展出的作品中不仅有记录了曾经让“小扁担精神”成为“为人民服务”代名词的劳动模范杨怀远等龚建华过往的摄影作品,也展示了他在普陀的新创作。比如在展览中开辟了专区,特别展示了如今在普陀的8位全国劳动模范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影像。这些作品饱含了对上海巨大发展变化、对劳模精神的礼赞,以及对家乡的深情。

本次展览从2024年11月15日持续至12月2日。龚建华表示,围绕“从苏河到浦江”的主题,展览展示了浦江、苏州河两岸的巨大变化,“几十年前的滚地龙,现在是高楼林立的高级住宅区、高档生活小区;苏州河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河岸绿水清景美,是游船旅游、体育竞赛、国际龙舟赛的优质比赛场地。作为一名海外侨胞和摄影爱好者,我将用好手中镜头,介绍祖国、介绍上海的日新月异变化,为中外文化交流合作作出贡献。”

现场还为龚建华颁发了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艺术委员会副主席聘书,向劳模代表赠送了书籍《“从苏河到浦江”旅美摄影家龚建华先生摄影作品展》。上海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齐全胜表示,展览生动诠释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具有特殊意义。希望更多侨界摄影家运用摄影艺术语言,向海内外讲好中国故事,演绎上海精彩。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