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奋进者|率领团队化解3万余件矛盾纠纷,十几年如一日当好“老娘舅”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现任上海市杨浦区人民调解协会副会长、杨浦冰之融法律服务中心主任,上海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的王立夏从事调解已有十几年。
在《中国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正式颁布施行的这一年,王立夏踏上了人民调解员的岗位,成为一名上海人口中的“老娘舅”。这14年来,她从一名街道司法所的基层调解员,到成立社会调解组织开展专业性、行业性的调解工作,她所带领的调解团队以“线上+线下”、调防结合等多元模式疏导、化解了3万余件矛盾纠纷。
而她也先后被评为“全国及上海市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人民群众最满意的新时代上海司法行政人” 等荣誉称号,“王立夏调解工作室”也被评为上海市司法行政工作先进集体。
以“非诉讼”争议解决机制
化解婚内“探望权”纠纷
在王立夏的带领下,她所率领的这支调解团队始终秉持“人民调解为人民”的理念宗旨,不仅立足于化解基层纠纷,同时为法治化营商环境、和谐医患关系、幸福家庭建设、妇女儿童维权、扶残助残等领域开展普法宣传、纠纷化解和公益法律服务。以“线上+线下”、调防结合等多元模式疏导、化解了3万余件矛盾纠纷,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筑牢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
家事纠纷看似法律关系简单,但其中往往存在法理与情理矛盾交织的问题。王立夏曾受理一起因女方起诉离婚,男方擅自将4岁的女儿藏匿在家中不让女方探视而引发的纠纷,女方一家人甚至多次拨打110报警电话,但面对男方拒不开门的态度民警也只能表示爱莫能助。对于这样的局面,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矛盾激化,甚至有可能演变成“民转刑”等恶性事件,王立夏受理该纠纷后尝试通过“人民调解”来突破当事人的救济途径。
当了解到女方自述之所以选择法院诉讼离婚,原因在于双方对孩子的抚养权和财产分割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女方将离婚诉状刚送至法院,男方这头就将孩子藏匿起来,实则是为了争取抚养权上的主动权。为避免男方回避孩子探视一事而拒绝调解,王立夏以解决婚姻问题为切入点,安排双方面对面调解。然而调解的过程并不顺利,双方各执一词,谁也不肯让步,让调解工作陷入了僵局。为了双方能够“破冰”,顺利帮助女方掌握孩子的近况,王立夏采取背对背的调解方式。面对男方,以客观、中立的身份提供法律意见,在逐步取得对方的信任后将话题慢慢引导至女儿的探视问题。以同为母亲的身份以情理来切入,男方终于同意恢复之前的生活模式,由女方负责双休带孩子。
但婚姻家庭纠纷的调处总是一波三折的,就在约定探视的前一晚,王立夏却接到了男方推翻调解方案的电话,经过长达一个小时的沟通,男方说了实情,他担心女方接到孩子后也会把孩子藏起来。为打消双方的顾虑,王立夏承诺当天一大早陪同女方接孩子,到了晚上再陪着送回去。这一举动深深打动了两位当事人,最终在她的调解下,双方放弃了打官司,而是带着王立夏草拟的协议书至民政局办理了离婚手续,友好协商了孩子的抚养权和财产分割。整个调解过程既解决了当事人的家庭纠纷,又缓解了法院的审判压力,以“非诉讼”争议解决的方式化解了这场婚内“探望权”纠纷。
从一个人到一个团队
从“派过来”到“走出去”
随着调解工作从传统的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领域,不断向劳动争议、道路交通、知识产权等行业性、专业性新兴领域拓展,2018年,王立夏成立了“王立夏调解工作室”,并创办了以“人民调解”为核心的社会调解组织——“冰之融法律服务中心”,从“一个人”到带领“一个团队”,主动走入残疾人群等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法律保障。
配合开展评残工作就是这支调解团队为弱势群体提供矛盾化解服务的一个缩影。
由于制度上的不完善,在五六年前评残现场一般都是乱哄哄的,甚至需要出动警力来维持秩序,相关各方之间矛盾层出不穷。后来,主管部门转变思路,委托调解员进驻评残现场提供法律服务和纠纷化解。通过不断探索尝试,在吃透相关法律法规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探索推动评残规则制度进行创新突破,从一年三次过渡到每周一次,将非预约制改进为预约制,从有纸化向系统化发展,在王立夏的带领下努力将评残工作做到最优。
如今,在他们服务的4家医院中,每周评残都有两名团队的调解员值守现场。从2018年到今天,已协助杨浦区12个街道三万五千余人完成了残疾评定,服务单位对工作的评价优秀率达到100%。
从单打独斗到协作联调
不断扩大多元解纷“朋友圈”
王立夏曾处理过一起长达十余年的“马拉松式”的医疗赔偿纠纷。患者因肾绞痛于2009年住院手术,术后出现血尿,每日腹痛难忍,与医院协商赔偿不成,多次上访无果,霸占医院病床长达十年。历经多次调解,纠纷始终未能解决。如今患者并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行为严重影响其他病患的诊治。
患者不出院,院方不赔钱,患者自身又失去意志自治能力,怎么办?面对这一难题,王立夏组织了一支由调解员、公益律师、医学专家三方力量组成的纠纷小组,开启这场调解“拉力赛”。
王立夏主打情理规劝牌,劝说医患双方各退一步,先将患者转入分院治疗,同步解决争议纠纷;律师主打法律保障牌,不仅全程释法释疑,还通过法院特别程序为患者父母申请到监护人资格。同时,邀请医学专家开展医疗行为评估,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赔偿方案。
历时大半年,经过不厌其烦的反复调解沟通,最终医方同意将拖欠的医疗费与医患纠纷补偿一并处理,对患者作出合理赔偿,患者也依约出院回家休养,历时十余年的纠纷就此化解,困扰患者及其家庭以及医院十余年的心结也就此打开。
2023年起王立夏承接了市妇联“妇女维权驿站项目”,以专业力量为妇女儿童提供法律咨询、矛盾化解、妇女权益保护等普惠性维权服务,构建多方力量协同参与的联动机制。
有一次,她接到妇联转派的一起外地来沪未成年少女,因长期缺乏家庭关爱欲轻生自杀的纠纷,王立夏联动人民调解员+心理咨询师+青少年社工,由三支力量组成一支三师小组。心理咨询师为少女提供心理疏导、释放压力;由调解员介入化解家庭矛盾、修复家庭关系;由青少年社工引导参与公益活动、融入社会,最终帮助女孩走出阴霾、放弃轻生念头。
除此之外,王立夏秉承“每一次调解就是一场普法宣传”的理念,做到在矛盾纠纷化解中普法,在普法中化解矛盾纠纷,更好地促进纠纷化解和法治宣传的有机融合,将法治宣传教育贯穿于纠纷排查化解的全过程。至今已开展各类公益普法活动160余场,切实提高居民群众对法律法规的知晓度,提升法治宣传的影响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