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上海②|徐佳:爱上中国的红色,也宣传马达加斯加文化
2024-11-19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施培琦/图、视频

自2023年来到上海师范大学求学后,来自马达加斯加的留学生徐佳似乎启动了自己的文艺细胞,先成为开学新生发言代表,又先后担任了学校国际学生迎新晚会、学校国际文化节的主持人,表演朗诵、唱歌,带来属于马达加斯加的热情。

在上海生活一年多来,徐佳爱上了外滩、陆家嘴的繁华,也为豫园里的传统建筑倾心。更让她意外的是,在上海Citywalk时会遇到热情的人和她说“Hi”。“毕业后想留在上海吗?”她微微思考了下,“想!”

  ◇  爱上中国古诗词,喜欢喜庆的红色  ◇  

徐佳来自非洲大陆旁的岛屿——马达加斯加。来中国后,她发现不少人对马达加斯加并不了解,但都看过迪士尼动画片《马达加斯加》,“马达加斯加有企鹅吗?”每次听到这个问题,徐佳都会微笑着坚定摇头。

中国同马达加斯加建交有50余年,徐佳从电视新闻报道里了解到中国,“发达”是她对中国的第一印象。高中时,她开始学中文,并获得了奖学金得到了来中国留学的机会。马达加斯加讲马达加斯加语和法语,徐佳觉得这和中文有很大的区别,中文不仅要认汉字,还要学习语音语调,对她而言难度不小,“徐佳”这个中文名也是老师给她起的,“佳”的读音同“加”,她很喜欢,而学写“徐”字真的难倒她了,“不像王、李等姓氏,笔画少,要把徐字写好,我练了很久。”

中文学习优秀的徐佳考取了国内的孔子学院,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就是在那时她喜欢上了朗诵,逐渐爱上了李白、苏轼的古诗词,“其实一开始根本看不懂,但听了解释后,才感受到他们使用的语言很美。”

因为孔子学院和江西有合作,在获得奖学金后,徐佳来到江西师范大学读汉语国际教育,毕业后又申请了中国政府奖学金,选择上海师范大学继续读研。“我收到上海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兴奋极了,终于能来上海,有机会看看这个国际化大都市。”

来到上海后,徐佳的文艺细胞被激活了。在人生路的新起点,她成了新生代表在开学典礼上发言,“新的学期开启新的期望和新的梦想,有一句话与大家共勉:知识改变命运,态度决定未来。”而后,她成了国际学生联谊会骨干成员,并担任文艺部副部长。在去年年底的上海师范大学国际学生迎新晚会上,徐佳一袭红裙,成为四位主持人之一。红色是她自己选的,“在中国生活的这几年,发现大家过年都喜欢代表喜庆的红色,红色也很适合我。”那场晚会上,徐佳还表演了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首词有名且简单,旋律动听,徐佳最喜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优美,寄托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美好祝愿,完全表达出了她如今跨国求学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  向上海介绍马达加斯加的文化美食  ◇  

宿舍、教学楼、图书馆,上课的日子,徐佳在学校的路线相对固定。作为班里唯一的留学生,新闻学对她而言并不简单,“理论真的好多!”幸好同学间相互帮助的氛围浓厚,遇上课堂汇报,她会问同学要来PPT,同学都乐意分享。下课后,图书馆是她去得最多的地方,遇到问题时,同学也会给她解答,在学习上徐佳很努力,一直想跟上中国同学的学习步伐。

闲暇时间,徐佳喜欢在上海Citywalk。走在上海的街头巷尾,她觉得这座城市比想象中的更美,她爱上了上海多元的建筑风格,豫园、龙华寺、静安寺等历史建筑与上海中心、金茂大厦等摩天大楼并存,形成了独特而迷人的城市景观。夜晚,灯火辉煌的上海又让她感受到城市的活力与生机。“逛街的时候,有时会遇到上海人和我打招呼,也会聊到我来自哪里,我很乐意和他们聊天,介绍我的家乡。”

学校也给了徐佳平台展示马达加斯加的文化。今年5月,在2024上海师范大学第六届国际文化节上,穿着蓝色礼服的徐佳再次成为主持人,在台上绽放灿烂的笑容。徐佳不仅带来了马达加斯加的传统歌曲,还参与了马达加斯加展台的布置,在这个展台可以看到色彩艳丽的马达加斯加传统服装和著名的风景,她还带来了当地美食——蔬菜饼和香蕉饼,“做起来很简单,就用面粉、香蕉、牛奶加一点糖,是我们当地的小吃。”

如今,徐佳也在为自己的未来做规划,如果有机会,她想毕业后留在上海,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也继续发展自己的兴趣,拓展文化演出方面的机会。“上海融合了传统与现代,我可以在这里体验到中国文化,也可以选择国际化的生活方式。希望能真正留下来,融入这座城市。”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施培琦/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