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让艺术之美融入城市肌理,文化惠民为人民城市写下新注脚
濮存昕与孩子们交流。受访者供图
今年是“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五周年。在作为该理念首提地的上海,刚刚过去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依靠“艺术天空”惠民活动和“艺美全城”艺术教育两大板块,从黄浦的城市草坪到临港的滴水湖剧院,从新天地的石库门街区到焕新归来的胜利电影院,从孕育艺术梦想的菁菁校园到与大师名家同台的艺术殿堂,写下了“人民城市”最生动的注解。
青年报记者 陈宏
在艺术天空
看见上海艺术市场的十年变迁
王福庆,艺术节曾经的忠实观众,如今是“艺术天空”的志愿者。看着上海城市音乐草坪屡屡被观众手中的“星光”点亮,他难掩心中激动,“感觉像是在做梦!为了这一刻,再苦再累都值得!”在他看来,艺术节的文化惠民系列活动一年比一年办得好,其间的每位观众都功不可没,“就因为大家都把它当成是老百姓自己的事,才会加倍地去关心它、珍惜它。只要人人参与进来,‘艺术天空’一定也会越办越好!”
今年,“艺术天空”迈上了新十年的台阶。在近40天的时间里,“艺术天空”为申城观众送去了126场高品质演艺活动,涉及25个国家及地区的68台剧(节)目,线下参与观众超65万人次。为满足更多市民的需求,今年“艺术天空”进一步提升线上观演体验,32场直播吸引近千万人次观看。
来自贝尔格莱德的青年学术合唱团三度亮相“艺术天空”的舞台,与复旦学子和市民观众共叙情长。10月20日下午,刚刚步入复旦校园的合唱团成员,就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热情,等候多时的复旦大学学生合唱团不仅主动做起了他们的校园向导,还以歌会友,现场对起歌来。回忆起当天的场景,指挥德拉加娜·约万诺维奇依然有些激动:“上一次我们合唱团来中国还是40年前,那时我还是个学生,结识了很多中国朋友,至今也保持着联系。我很开心的是,这一次我们的年轻人在这里也找到了新朋友,他们交换了联系方式。我相信中塞友谊会伴随着我们的歌声一代一代传下去。”
新变化不仅仅是量的提升,今年“艺术天空”在“新场景”开拓、“新内容”策划、“新体验”提升上不断作为,不仅推出了摩登地标、公园绿地、潮流商圈、城市水岸、美育空间五大特色单元,还不断扩展惠民场景与辐射范围,将23台24场涵盖音乐、舞蹈、戏剧等形式的国内外演艺项目配送至五个新城。
“临港新片区滴水湖畔的四场演出,1200张公益票3小时一抢而空。”临港管委会商业和文体旅游处四级调研员张晓燕笑言,“我们离市中心距离有点远,但是艺术节让我们离世界更近了。”
“艺术天空”给上海带来的巨大变化,有目共睹。用《繁花》金曲串烧和《上海滩》在城市多个地点引爆了公众热情的香港弦乐团创办人、艺术总监姚珏,曾经求学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从小在衡复音乐街区长大,“上海这些年的变化太大了,城市的艺术氛围也越来越浓,每年我都要从香港飞过来看几场心仪的演出,而今天能带着自己创办的乐团来到上海,我的内心写满了骄傲。”策划了火爆的新天地艺游季的瑞安新天地行政总裁张斌,对此也感同身受,“在策划之初,我们就决定把沉浸式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搬到石库门街区里举办,让海派文化与西方歌剧在这个空间里产生碰撞,让观众获得一种很有趣的体验。”
用艺术教育
赋能城市艺术新人的未来征途
“表演不是靠学,而是要靠悟,你得在舞台上去寻找生命的状态,这就像用铁钎子通炉火,火苗往上一窜,这才叫通透了!”这是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在北京人艺“上海驻演”期间,指导孩子们排演《正红旗下》片段时,对前来观摩的上戏表演系同学说的话,生动而易懂,让上戏2022级表演系本科的荣妍不住地点头,“我想成为濮老师所说的那块能够完成各种表达的‘材料’,这才是一个演员应有的追求。”
这场活动,是本届艺术节“艺术教育”板块的重磅活动之一。通过“学生观剧观展团”“艺术进校园”“101艺场”“海内外青少年优秀剧(节)目展演”等品牌项目,艺术节为青少年群体提供了更广泛的参与机会,33项94场艺术教育活动覆盖全市近百所高校与中小学校,惠及6万人次。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其中23位学生通过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青少年艺术团登上国内和国际舞台,40位舞蹈专业学生获得与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同台演出机会。
艺术节特别成立的青少年艺术团,这次就为观众奉上首部原创自制的实验儿童剧《长江二号》,吸引了全国各地青少年艺术教育机构现场取经。就在几个月前,艺术团的23位小朋友远赴爱丁堡国际艺术节,以“文化小使者”的身份将这部融历史讲述和考古纪实于一体的舞台作品,带到世界观众的面前。这些萌娃从“零基础”到成为许多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艺术节为他们提供了一片成长和圆梦的天地。就读于晋元高级中学附属学校西校五年级的沈宛棠,在走下舞台后,依然埋头在厚厚的历史书本中,她决定以“长江口二号”古船的考古故事为作文题材去参加市里的写作比赛。
艺术节还不遗余力互动名团,让艺术家把“课堂”直接搬上了舞台。艺术节选送的40位有着一定芭蕾基础的小学生,作为舞团的“临时”群舞演员加入《舞姬》的表演之中,其中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首次登上舞台。这份“幸运”让带队老师项阳也都羡慕不已:“在我们学跳舞的年代,这样的机会想都不敢想!”
青年报记者 陈宏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