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莫为赚快钱误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歧途
2024-11-21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

2023年以来,静安区受理的网络犯罪案件中,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达到405件539人,案件数量占比为81%。这是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11月21日从静安区检察院举行的“护航清朗网络空间 助力民生民利保障”网络检察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对此,检察官呼吁:普通人莫为赚快钱误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歧途。

  帮涉诈网站设计用户界面也要判刑  

据悉,网络犯罪罪名集中于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上下游犯罪,主要涉及罪名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诈骗罪。

2022年8月至2023年2月间,赵某在境外从事某涉诈网站的用户界面设计,并收取以虚拟币支付的报酬,折合人民币共计约12.8万余元。经查,上述期间内,被害人吴某等人因在某涉诈网站上投资被骗,数额特别巨大。后被告人赵某在家属帮助下退出人民币20万余元。

网络犯罪比传统犯罪更复杂、更隐蔽,被告人赵某到案初期拒不认罪,加大了案件审查难度。为此,检察机关积极引导公安机关补充侦查,调取关键电子数据,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以扎实的证据为基础,促使被告人认罪。

最终,赵某被判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

静安区检察院方面介绍说,在办理打击境外回流诈骗分子系列案中,坚持分层处理、宽严相济的原则,依法严惩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的骨干成员和积极参加者,对部分犯罪分子因生活困窘而出境加入电诈窝点,作为底层普通员工受到犯罪集团管控,累计参与时间不长的人员,依法从宽处理,在认罪悔罪的前提下,在退出违法所得,预缴罚金等基础上,对该类人员适用缓刑。

普通人何以深陷泥潭?“从我们办案情况来看,他们绝大多数是为了赚取快钱。”静安区检察院第三检察部副主任、网络检察办公室主任胡俊君表示,“对于犯罪的认定,首先其要有违法性的认识,比方说,是否知道相关银行账户是用于接收违法犯罪所得等相关网络犯罪的?如果不知晓相关情况,我们也会依法将其排除犯罪范围,但是对于确实在主观上明知的,那么我们会做分层分类处理。”

  网络犯罪产业链条不断升级、手法快速演变  

静安区检察院此番发布的《网络犯罪检察白皮书》显示,2023年1月至2024年10月,静安区检察院共受理网络犯罪审查逮捕案件427件723人,批准逮捕424人;受理网络犯罪审查起诉案件502件839人,占全院办案数的16%。网络犯罪数量上升趋势显著,2023年全年受理网络犯罪审查逮捕案件量同比上升292%,审查起诉案件量同比上升77%。

其中,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涉及缅甸、阿联酋、菲律宾等国的多个跨境电信网络诈骗团伙。

随着网络技术迭代更新,网络犯罪产业链条不断升级,犯罪手法快速演变,出现了与新业态、新技术伴生产业链条或新兴犯罪类型。例如,通过复杂的转账交易,以购买、出售虚拟币的方式“跑分”“跑币”,利用虚拟币交易平台的多层分散系统和混币系统,转移虚拟币,隐匿赃款流向等;通过搭建网络远程控制手机外呼平台,为他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电话网络技术支持;利用“AI换脸”等新型犯罪手法,绕开网络平台人脸验证安全防护功能,登录他人账号开展非法牟利活动。

网络犯罪案件日益呈现出链条化、组织化、产业化、跨境化等特点,形成了盘根错节的网络犯罪黑灰产业链。犯罪分工日益细化,产业链上游提供技术工具或其他支持,诱导潜在被害人至诈骗团伙设立的相关链接或平台,实现从广撒网到精准诈骗转变;产业链中游实施骗取财产的犯罪行为;产业链下游则通过多种形式转移赃款。

电信网络犯罪与网络技术进一步结合特征凸显,新概念型的网络诈骗案件频发。例如,以虚拟币投资为由,通过操纵虚假网络投资平台等方式,诱骗投资;以“区块链”技术名义,制作“钓鱼”网站、发送诈骗链接。

在静安区检察院办理的部分帮信犯罪案件中,有犯罪团伙使用“错配”模式,将网络赌博赌资等违法资金与正常用户购买手机充值卡的资金进行“错配”,经层层转账、交易,最终以虚拟币形式流出境外。此外,还有“猫池”“VPN”“虚拟币”等网络技术被大量应用,电信网络犯罪手法更隐蔽。

在办理案件中发现,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已然成为电信网络犯罪链条中的关键环节,为网络犯罪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犯罪分子非法获取公民信息渠道多样、手法复杂,例如,利用黑客技术盗取信息、特定行业“内鬼”泄露个人信息、冒充电商客服人员骗取客户信息等。

此外,网络犯罪具有“非接触式”的特性,特别是新型网络犯罪的许多形态都是首次出现,也给办案现实提出了诸多挑战。例如,在办理“AI换脸”“机器人选股”等新型案件过程中,依托“技术调查官”外脑提供“技术供给”,加强证据研判,全面、准确认定案件事实,对涉案计算机程序工具的技术原理、运行机制等专业性问题,在依法委托鉴定的基础上进行审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