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医遇上“高科技”!中医现代化概念验证成为焦点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AI技术的变革会与中医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不久的未来,AI医生问诊代替了去医院“挤人头”;甚至连拔火罐的都是机器人。更值得期待的是,通过技术重塑医疗服务形态,让更多的人能够享有优质迅捷的医疗健康服务。
在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召开的超前孵化浦东论坛上,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在现场发布了一系列概念验证项目,包括数字中医人、经络导航机器人、数字火罐、火龙罐机器人等,覆盖数字中医、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市七院中医现代化概念验证中心也在现场揭牌。
本次论坛以“医科融合 创新未来——概念验证的探索与实践”为主题,紧跟浦东新区孵化载体建设的需求,多个领域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共同分享概念验证的理念和经验,探讨超前孵化在孵化器高质量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
浦东新区科经委副主任徐敏栩表示,近年来,浦东新区的创新孵化事业从“苗圃”长成了“森林”,但面临着新一轮的产业发展与挑战,在探索孵化器的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需要链接起高校、院所、医院以及创业者多方,期待通过本次论坛,共同研究、普及理念,为推动创新孵化事业发展找到新的发力点和增长点,形成有效的浦东模式。
市七院作为浦东新区一家中西医结合型医院,近年来积极探索传统医学的创新发展。此次市七院中医现代化概念验证中心揭牌,也将为浦东新区概念验证中心的创新与发展揭开新的篇章。市七院分别与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联环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两家企业进行了新药研发、设备研发项目签约,标志着医、企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医工融合的实践理念,为医院乃至浦东新区的创新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科技与传统的碰撞,未来中医机器人如何实现看病?据介绍,机器人将融合大模型、模式识别、深度学习、智能算法等技术,按照“辨证论治”的中医理念,联合专家建设名老中医诊疗经验知识图谱,打造机器人“大脑”。
不过,为“大脑”赋智,采集海量数据和开发算法是关键。以舌诊为例,机器人基于百万条深度标注的舌面图像数据,不断优化学习模型性能,持续提高图像分析的可靠性。“‘中医机器人’不仅能号脉,还能舌诊、面诊和问诊,融合人工智能与中医理论等,为健康分析提供参考。”相关负责人介绍。
记者了解到,越来越多的数字医疗概念验证中心正在申城持续落地。今年4月,上海首个数字医疗概念验证中心落地杨浦,意味着数字医疗领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集结号已经吹响,数字医疗创新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难题正在加速破解。
位于杨浦区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基于大数据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辅助心电图用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早期发现与诊断的临床研究”项目聚焦儿童先心病的筛查,作为国内该领域的头部医院和临床团队,其临床基础和诊疗水平均居于国内医院前列,同时还建设有临床研究协同网络和高质量的专病数据库,科研层面有非常扎实的工作基础。借助验证中心进一步为该项目对接金融资源,把这个项目留在杨浦,让它更快地落地孵化和实现产业转化。
据介绍,数字医疗是交叉学科,需要临床医学、循证医学、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产品注册申报、技术转移转化、资本和产业端等多领域专家结成对子协同合作,才能高效实现数字化产品的研发转化。七院现代化概念验证中心启用后,对于医生来说,实现诊疗和科研的数字化转型,平台体系将协同医生把他们宝贵的中西医临床资源和诊疗经验,通过专业验证、技术赋能和体系保障,快速形成产品和完成转化。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