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升级、创新高!喜欢“上马”的理由,不仅仅是马拉松……
2024-12-01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文 郭容/图

42.195公里,我完赛了!经过6小时15分钟后,2024上海马拉松顺利迎来关门时刻。根据组委会官方统计,本次赛事完赛率高达98.24%,创下了2014年以来的新高。

12月1日上午6点45分,率先开赛的竞速轮椅项目鸣笛起跑。15分钟后,伴随着上海海关大楼敲响了7点的钟声,上马的发令枪声正式响起,38000名跑者从外滩金牛广场出发,在申城的城市道路上驰骋竞速,用炽热的心感受着城市的脉动与温度。

  “首位冠军”在上马收到了最棒的生日礼物  

今年,上马赛道上汇聚了27名国际特邀跑者,以及20位中国特邀跑者同场竞技。最终,来自厄立特里亚的萨姆索姆·阿玛雷率先冲过终点,历时2小时06分26秒,泰特斯·基普鲁托和所罗门·基尔瓦·叶戈分获二、三名;来自埃塞俄比亚的女选手贝克莱赫·古德塔·博雷查以2小时25分21秒的成绩折桂,西赛·梅塞雷特·戈拉和特吉图·西尤姆分获二、三名。在中国籍选手方面,男子组冠军被吴向东以2小时09分31秒的成绩摘得,贾俄仁加和杨克古分获二、三名;女子组冠军则归属张德顺,她的夺冠成绩为2小时26分39秒,张新艳和姚妙分获二、三名。

在上马首次引入的竞速轮椅马拉松项目中,男子组冠军归属罗兴传,他的夺冠成绩是1小时32分09秒,陈晓纯则以1小时51分25秒的成绩问鼎女子组冠军。这项“用手跑完”的马拉松自赛事官宣以来,备受瞩目。因此,大家对竞速轮椅的首位冠军也很是好奇。

从2018年起,罗兴传从一名普通的轮椅使用者,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的轮椅竞速运动员,来自上海轮椅队的他不仅拿下了全国残运会冠军,今年又代表中国国家队征战巴黎奥运会。在赛场上迅速崭露头角的他,今天又收获了上马竞速轮椅的首个冠军。

对罗兴传而言,由于竞速轮椅项目开始地比较早,要克服冬季较冷的气温和对赛道的不熟悉是此次最大的挑战。从芝加哥马拉松遭遇爆胎勉强完赛,到成都马拉松创造个人最好成绩,此次上海马拉松也是罗兴传首次在马拉松赛事中夺冠,再过十几天,这位上海小将即将迎来自己的22岁生日,对他而言,这也是最棒的生日礼物。

  保障与氛围再升级,让赛事体验“更丝滑”  

上海马拉松在今年迎来了第28届赛事,随着今年进一步升级了赛事各环节,为所有参赛跑者送去更佳的参赛体验。

在医疗保障方面,上马密织了一张医疗防护网:49个医疗站点,部署大型伤员转运车、移动手术车;36辆监护型救护车;配备80名行急救志愿者、600余名急救志愿者、290余台AED设备;9家比赛定点医院,开辟赛事专用接诊室……这些强大的后援力量,让跑友们感受到,稳稳的,很安心。

已是第八次参加上马的资深跑友顾榕依然成功完赛,不幸的是,由于中途不慎扭伤,坚持跑完全程后,顾榕才发现自己骨折了,也因此意外体验了上马的就诊“绿色通道”。

抵达终点时,顾榕几乎已无法行走,志愿者见状立即推来了轮椅,将他推到了医疗站进行检查。当顾榕被诊断为骨折后,又经由救护车将他快速送到比赛定点的华山医院。“拍片子、做CT、打石膏……一路为我开‘绿灯’。很感谢上马组委会为我们参赛者提供的赛事保障,也让我实实在在体验到,今年上马在各个环节上都有了进一步提升。”虽然脚上打上了石膏,但顾榕心里觉得很温暖,仍然能乐呵呵地坐上回家的车。

在氛围营造上,今年上马官方加油站增加到了16个,而且融入了更多具有特色内容,如:大满贯城市元素,中国特色音乐元素,还与本土多个艺术团体如小荧星艺术团、上海爱乐乐团、上海舞蹈运动协会等进行了互动,为来自全球跑者营造浓烈的赛事氛围。

记者在终点休息区偶遇了首次参加上马的知名运动博主“游不动的小明”。已在今年参加过上海半程马拉松的他,对上海的办赛水平留下了不错的印象,所以就一直想要再来体验一次全马,“原先参加过两次世界六大马拉松赛事,这次比赛过程中我也明显感觉到,上马的赛道氛围和这些赛事非常相似,流程化体验和配套服务都十分不错。”

  小马达们天未亮已上岗,为跑者加油为赛事添彩  

优质的赛事体验背后,还离不开所有为赛事保驾护航的工作人员:裁判员、公安、交警、安全保障人员、交通保障、市政公路养护人员……近万人的保障力量编织起一张强有力的保障网。除此之外,还有4800名小马达们的默默奉献。

小马达们不怕脏、不怕累,一路捡拾起跑者们丢弃的一次性雨衣等废弃物品,确保了赛道的清洁和整洁;赛道沿途的小马达们一刻不停,一次又一次伸出手递出补给品,为跑者呐喊加油;随着比赛的进行,气温逐渐升高,跑者们对于饮用水、冰袋、浸水海绵的需求愈发强烈,工作于补给站的小马达们不顾辛苦,及时补充所需物品,将饮用水倒入一次性水杯内,方便跑者取用,将海绵浸入水桶内,确保每一位经过的跑者都能在最短时间内取用到海绵进行降温;上海体育场内,服务于完赛物资领取岗位的小马达们即使已经长时间站立,但依然充满着热情,面带笑意对完赛的跑者喊出“恭喜完赛!”他们的笑容感染着每一位跑者,为大家2024的上马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当在跑者们从外滩顺利起跑,一个多小时后,在起点处收拾、清理完现场后小马达们才陆续离开。记者在路边碰到了3位00后小马达正在休息、垫饥。叶宇、丁睿和阮秋雨是来自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教育专业的同班好友,这是他们第一次参加大型体育赛事的志愿服务,兴奋的三人凌晨12点就从奉贤出发,在凌晨2点的外滩吃了一顿热气腾腾的火锅后,3点多就已到达各自的服务岗位上开始整理物资,做好各项准备迎接参赛者的到来。

为站好这班岗,他们虽然已经熬了整个通宵,三人却还沉浸在活力满满的马拉松氛围中,脸上未显疲态。主要负责入场引导的他们告诉记者,入场时,不断会有参赛者来与自己碰拳、击掌,他们也热情地为跑者们加油。甚至在片刻间,让他们忘记了志愿者的身份,想跟着马拉松大军一起向前冲。

叶宇还留意到,跑者在进入赛道的时,有的人甚至还在忙着打工作电话,处理着各种繁琐的事务,“即便生活再忙碌,他们还是如约来到了这里,能感觉到大家对马拉松的热爱。”或许,也正因为小马达们看到的,跑友们身上对上马的这份热情、坚持和期盼,不断支持着赛事走过28载。上马也和跑友们一起成长,海纳百川,追求卓越。

  明年赛事提前官宣,进一步与国际大满贯接轨  

在成为世界马拉松大满贯候选赛事后,上马圆满完成了首场比赛。组委会在赛后正式宣布2025上海马拉松将于11月30日举办,赛事报名时间也会相应提前,原则上不晚于2025年6月30日。这是上海马拉松首次在当年赛事结束后立即官宣下一年比赛时间,标志着上马向国际大满贯赛事进一步接轨。

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罗文桦表示,在成为大满贯候选赛后,上海马拉松要在国际化水平上更进一步,关键是要打造独特的赛事体验和深度的文化交流。除了在赛事官宣时间上与国际接轨,还要提升赛事的专业性和服务水平,这包括邀请国际知名的赛事管理团队参与策划,引入更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更先进的比赛技术,比如智能穿戴设备、实时赛况追踪等,让参赛的顶尖选手能感受到赛事的专业与严谨。此外,还需提升志愿者团队的服务质量,深挖上海城市特色融入赛事宣传,让海外跑者们知道上马,进而想了解上马,最终来到上马。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文 郭容/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