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点燃青春,点亮城市
2024-12-05 时评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今天是第39个国际志愿者日,上海各区组织了多场志愿活动,营造了初冬最暖的一天。

在静安的一处舞台上,50岁的俞迎春讲述了自己20年的志愿故事。从2004年开始,身为饮食店店主的俞迎春每逢过节都会邀请周边老人到店里聚餐,2014年起,他和妻子每天为5名社区孤老提供“免费的午餐”,无论严寒酷暑,善举始终如一。

“俞迎春,好人!”20年的志愿行动,换来的不仅仅是周边居民一致的好评,还感染着周边商户,包子铺、理发店、海鲜店都积极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一份持之以恒的善举,点亮了整个社区的暖意,爱会传递,会扩散,会共鸣。

11年间,上海小伙郑瑜与志愿服务队的小伙伴们走进140余个社区和行政村,为2万余名老人上门拍照。用镜头定格老人们的笑容,用相片记录那些幸福时光。他们将志愿队取名为“拾光”,为老人们点亮留住岁月与记忆的梦想。

回顾自己的青春,志愿行动与个人成长相融,既是对志愿精神的向往,也是拒绝碌碌无为的决心,更是青春奋斗的写照。点燃自己的青春,与同志者、同行者不断聚集,这一份份光和热,最终凝聚成点亮城市的耀眼光芒。

当代青年,在践行志愿时不但有热情,还有创意,通过集思广益,创新志愿服务。金桥镇碧云一居社区,有许多外籍居民,那里的青年打造了“FOR YOU”外籍志愿者等一批志愿服务团队,让中外居民守望相助、亲如一家;在塘桥的南城居民区,青年志愿者们不断更新惠民服务,例如口腔护理、法律咨询、金融理财等全新项目一一出台,共建百姓欢迎的“暖益空间”。多元化、一站式、零距离等创新志愿服务的出现,将暖心、贴心送到居民身边,进一步提升每一个市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人民城市不止有现代化的设施,更少不了带着温度的“软实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中央社会工作会议强调深化志愿服务标准化、品牌化、项目化、专业化建设,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志愿服务。市委社会工作会议上,也提出“鼓励市民长期坚持志愿服务、推动绿色低碳生活,当好社区治理热心人。”随着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容,志愿项目不断丰富,志愿行动不断增加,这些都代表着上海这座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推进,志愿精神也逐渐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一环。进博会的“小叶子”已经成为城市名片,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也成为当下年轻人的时尚,每一份微薄之力的凝结,最终将成为人民城市共建共治的强大软实力支撑。

青年是一个国家最美妙的风景,志愿行动是一个城市最耀眼的光芒。当代青年投身志愿,点燃青春,也点亮了城市,让我们身处平凡,成就不凡。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