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劳动者安“薪”过年,上海检法这样治理“欠薪”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
2024年渐入尾声,辛苦了一年,却有劳动者还没有如期拿到属于自己的报酬,为了让劳动者安“薪”过年,上海检法这样治理“欠薪”。
// 赴工地开展治理欠薪冬季行动 //
黄浦区检察院携手区人社局、区劳动执法大队,在区内某工地共同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治理欠薪冬季行动 让农民工安‘薪’返乡”检察开放日活动。
活动现场,检察官们分发了《企业多元债务情形下劳动报酬支付及时性提示函》和《劳务派遣单位主体责任工作指引》手册,并向农民工详细了解他们的工资发放情况和薪酬待遇等问题。同时,通过生动的案例和通俗的语言对手册进行解读,让农民工更加直观地了解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互动问答环节,现场气氛热烈而轻松,检察官们对农民工提出的薪资支付保障和劳动安全保障进行了解答,让农民工们明白:法律就在自己身边,学法用法原来如此重要。
工地项目经理表示:“检察官的到来为我们普及了很多法律知识,不仅引导农民工学法、懂法,还利于用工企业规范用工,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减少劳资纠纷,创造和谐高效的工作环境。”
黄浦区检察院始终关注特殊群体权益保护,以“蓝色支点站”为依托,将支持起诉职能创新拓展至支持劳动仲裁领域,深耕细作,践行“民心检察官”品牌。2024年,该院共办理支持劳动仲裁案件70件,帮助劳动者追回欠薪超过154万元。同时,制发了16件社会治理检察建议,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贡献了检察力量。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联合相关部门,围绕规范农民工工资发放流程、强化农民工权益保护,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提升自护意识。”黄浦区检察院相关负责人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 “委派调解+司法确认”为兼职人员维权 //
普陀区法院发布的《2024年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中,更是通过“委派调解+司法确认”的方式,为劳动者维权。
2022年6月18日,小郭经同事介绍至周某处从事系统开发兼职工作,但未签订书面的兼职协议。期间,小郭通过微信方式与周某沟通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及报酬等事项,报酬实际由上海某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每六周进行结算。
2023年12月初,周某告知小郭不再按照惯例固定发放报酬,小郭遂表示离职。小郭认为该项目实际由周某、阮某和上海某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运营,故要求三被告共同支付拖欠的劳务报酬。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经初步审查认为该案法律关系明确,且双方均有调解意向。为高效化解矛盾、降低解纷成本,经向当事人释明委派调解的灵活方便等优势并取得同意后,将该案委派“桃浦镇劳动人事争议一站式化解工作站”进行调解。
该中心调解员在阅看卷宗材料的基础上,积极和双方进行沟通协商并进行释法说理,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由被告周某向原告小郭支付7000元,诉讼费由被告周某负担。
法院对该调解协议的合法性审查后出具民事调解书予以确认。
本案通过“委派调解+司法确认”的纠纷化解模式,既发挥了委派调解专业、便捷、柔性的优势,又通过司法确认的方式弥补了调解协议易反悔、难执行的不足,有效推动委派调解与诉讼相互补充、有机衔接,促进矛盾纠纷实质化解。
据悉,普陀区法院积极探索劳动关系矛盾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与普陀区人社局、桃浦镇政府在桃浦镇率先试点运行劳动人事争议一站式化解工作站。该工作站有效整合调解、仲裁、诉调以及审理等不同阶段的调解力量,通过调解端口前移,深化案件分流。
2023年11月至2024年10月期间,该工作站共调解成功425起案件,普陀区法院委派调解的14起案件成功化解。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