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飞龙画在瓷瓶上,这个展览呈现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东方灵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图
“在技术高速发展,生活快速演进的今天,我们更需要有捕捉美好的敏感度。”世博会博物馆馆长刘文涛对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说。“与美为期:威廉·莫里斯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今天在世博会博物馆揭幕,2024年12月13日至2025年4月6日免费对公众开放。这个被认为可以“提升人们捕捉美好敏感度”的展览,是世博会博物馆与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的又一次合作。
※ 谁是威廉·莫里斯? ※
此次展览的名字为“威廉·莫里斯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将一个艺术家与一场美术运动联系起来,足见者为艺术家的地位。
“现代设计之父”威廉·莫里斯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设计师、诗人、工匠、社会主义活动家。他出生于富裕家庭,早年在牛津大学学习神学。他亲自参与设计制作,涵盖壁纸、地毯、家具等众多领域,作品风格自然清新、优雅质朴,具有浓郁的中世纪与乡村田园风情。在设计理念上,威廉·莫里斯强调实用与美观的结合,注重材料的天然质感和手工技艺。其代表作品包括“红屋”,这一建筑成为工艺美术运动的标志性成果。
应该说,威廉·莫里斯的理念直接引发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主张复兴中世纪艺术,强调自然主义美学,反对工业化带来的粗陋和非人性化,追求自然材料的运用和简洁优雅的设计风格。
据记者了解,其实威廉·莫里斯在英国发起这样一场美术运动,并不是偶然的。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在威廉·莫里斯生活的年代,其实工业化水准已经相当高了,大量工业品充斥着人们的生活,给他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他们开始怀念手工艺时代的美好。他们对“粗陋”的工业品感到厌倦了。
可以说从“自然和乡村”中获得灵感,是美术运动的艺术家和工匠们极为看重的。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一幅“猫头鹰壁毯”。在由约翰·亨利·迪尓设计、弗朗西丝·巴蒂刺绣的这幅壁毯上,茛苕图案蜿蜒曲折,一片叶子上一只猫头鹰正在栖息。这显然是工业化之后,人们对过去乡村田园生活的一次回望,充满了美好的追忆。
※ 向东方汲取灵感 ※
在这个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展览中,竟然可以看到很多融合了东方元素的作品,这让很多中国观众感到惊奇。策展人告诉记者,英国的设计师和工匠速来有研究并欣赏其他地区的工艺与设计的传统,他们使用来自不同文化的动物和植物图案来丰富自己的作品,尤其推崇来自东方的艺术与手工艺,例如波斯、中国、日本以及印度等地区。在他们眼中,这些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工艺,都映照着东方乡村的和谐生活的状态,是一种超越当时英国工业化的生存方式。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个飞龙纹花瓶,乍一看还以为是中国的清代瓷瓶。结果这恰恰是由英国设计师马丁兄弟于1902年设计、制造于伦敦的作品。策展人介绍,这件作品显然学习了中国陶瓷的形状、釉料和工艺。而画面描绘的龙腹部微微隆起,炽热的火焰从口中喷涌而出,更像是欧洲传说中的巨龙。
值得一提的是,威廉·莫里斯开创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强调手工艺的回归,本质上是反工业化的,但这场运动绝对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教条。“威廉.莫里斯一心想要避免在生产过程中运用工业化的机械程序,而更珍视工匠的手工技能。他期望工人能够在劳动之中体悟到自身的价值,从而寻觅到幸福的真谛所在。然而,在践行这种原则时,设计师常常难以回避机械文明的成果,并且也认识到某些特定形式的机械技术对于降低成本而言乃是必要之举。尽管一些工业程序违背了工艺美术运动的理念,但莫里斯也没有完全拒绝它们。”
所以在展览中有一些兼容了手工和机器特质的有意思的作品。比如一套“杜德里克茶具”,这其实是一个标准的工业品,材质是相对廉价的白镴,由机器压制而成,但托盘的表面有工具敲打的痕迹,给人一种手工之作的错觉。
※ 中英两家博物馆※的“世博会基因” ※
这个展览,也是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与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的第二次合作。刘文涛馆长告诉记者,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正起源于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首届世博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装饰艺术与设计博物馆。所以虽然中英两国相去甚远,但就世博会这件事上,其实有着很多渊源和呼应。更准确地说,两家博物馆都有着“世博会基因”。
此次展览的规模很庞大,共分为四个空间,每个空间都运用不同色彩展现整个展览简洁自然而又富有层次感的布局。
第一空间为序厅“缘起”,概述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起源与代表人物,其中展示的威廉·莫里斯“茛苕”壁纸设计图手稿不可多见。
第二空间“灵感”篇章围绕“自然与乡村”“信仰与崇拜”“东方的灵感”这三个核心主题向人们展示工艺美术运动的创作起点。
第三空间“制造”篇章围绕“复兴手工艺”“手工与机器”“协会与制造商”“复古的浪漫”这四个核心主题展现了要让设计师们成为材料与成品之间媒介的理念主张。
第四空间“社会”篇章则围绕“教育与女性解放”“运动的推广”“工艺美术之家”这三个核心主题彰显了工艺美术运动的核心在于社会教育。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