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 | 可以想做“现代陶渊明”,但别去做白日梦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宏
继李子柒回归引发热议之后,上海金山包括“95后”青年周程聪在内的一群高学历年轻人种菜当上“农场主”,这两天经我们的记者报道,也受到了无数都市年轻人的高度关注。原因很简单,觉得压力大的现代人,都有个想当“现代陶渊明”的梦。
都说潮流是个圈,是个轮回。这个梦,过一段时间,大家就会结合社会热点做一下。在李子柒和“农场主”的田园梦之前,“开花店咖啡店”和“去大理开民宿”的文艺生活梦,都曾成为人气话题,甚至吸引了不少人身体力行地追捧。
这样的梦,确实很让人向往。李子柒躺在自己亲手搭的花园小房子里,听着风声沙沙,多么浪漫诗意;金山的周程聪吃着自己种的有机番茄,酸甜可口,又多么世外桃源!更何况,“因为番茄不会要求我早上8点就到,24小时回复!”“因为玉米不会半夜给我打电话,说明天要结2个芒果!”“因为麦子不会晚上给我打电话,对颗粒度!”调侃大都市职场“黑话”的这些金句,更是引发了无数共鸣。确实,过度内耗型的工作,不仅无法体验人生价值,甚至还拉低情绪价值,让人烦躁和厌倦。
但需要厘清的一个概念是,摆脱内耗型工作,并不是就能跟岁月静好划上等号。让你有激情的工作,往往跟挑战性捆绑在一起;让你有成就感的,前提一般都需要你有创新意识。
回归田园或者农场,绝不意味着就能告别奋斗。世界上没有躺平的世外桃源,任何行业和领域想要成功,都需要建立在学识和努力上。《射雕英雄传》里,黄药师隐居在桃花岛,是因为他有工程知识,并且背后大量的工人杂役在将他的设计变成现实,他还有大量财力支撑,要知道海岛上做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通常是陆地的两三倍以上,还需要考虑防范台风、潮汐、海水侵蚀等额外投入。周程聪的生态农场,是因为吸引到了一群学金融、学信息工程的年轻人加入,他们在农场运营模式上,做了很多新尝试,并不是只是种些番茄来卖,围绕农业进行的增值内容才是他们的生存之道。
令人羡慕的松弛感,是因为有其他地方的紧绷。如果你只是对眼前的工作不满意,觉得发挥不了自身价值,可以趁年轻尝试新赛道、寻觅新风口。但所谓的新赛道、新风口,都是置之死地而后生,胆识、机遇和努力,缺一不可。不能只看到“没有对齐颗粒度”的惬意一面,看不到周程聪和他同事们面朝黄土收割小麦“颗粒”的艰辛,他们推广生态农场所需的创意和PPT,与高档写字楼里做的,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他们就曾坦言,他们在吸引更多关注目光后,想探索的是“用科技去服务有机农业”的乡村振兴新模式。他们,在松弛中更新着理想。
当然,人生的模式有万万千,这个社会鼓励奋斗,但也尊重平凡。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低功耗运行的人生,做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前提是你既要有“心远地自偏”的低欲望心态,又能有菊花和篱笆的“最低配”,而不是只有一个虚无缥缈的梦。可以做梦,但别做白日梦,藏得住梦想,也认得清现实,才有可能抵达属于自己的幸福终点站。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宏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